当前位置:简报

吉林现代农业简报(第27期)

时间:2018-04-02 10:46 来源: 字体显示:

  农业农村实现振兴发展是解决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必经之路。为此,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习近平三农思想的结晶,现代化强国大战略的布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行动指南。但什么是乡村振兴战略?县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哪些短板和问题?怎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许多基层干部对乡村振兴的认识还不深入全面。通化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早思考、早谋划,于2018年3月1日召开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会议,县委书记姜信成同志结合学习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对乡村振兴战略作了宏观解读,充分明晰了通化县乡村振兴努力方向。现刊发姜信成同志讲话主要内容,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学习新思想,推动新振兴

通化县县委书记 姜信成

  通化县从2008年就开始了新农村建设,有些思路和理念比较超前,积淀了一定基础,但对照乡村振兴要求,不管是思维高度,还是乡村振兴的建设水平都处于初级的状态。要看清现在所处位置,正视存在的差距,以及未来的努力方向,从而与顶层设计高度契合,扎实推进全县乡村振兴。

  一、要充分认识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三农”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实施乡村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体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因此,对于县域来说,必须充分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以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的全面升级、农村的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

  二、要充分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新的战略部署,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

  新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新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新原则。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新路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一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二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三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四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五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六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七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三、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指导乡村振兴

  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指导乡村振兴,切实围绕“八个坚持”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二是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定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三是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四是坚持立足国内保证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五是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六是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七是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八是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四、充分认清目前农村工作的现状,找准乡村振兴的差距和不足

  站在新起点,面对新任务,特别是对照乡村振兴20字的总体要求,要充分认识面临的差距和不足:一是政治引领作用偏弱。一些基层党组织坚守阵地、巩固阵地的功能弱化。有的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有组织没力量,出现“空白化”“边缘化”等倾向。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引领,村民只要权利,不尽义务的现象突出,增加了村民自治的管理难度。二是农村无钱办事、无人干事的问题仍然存在。村集体经济收入多是租赁发包收入,纯经营性收入占比较低。三是城乡发展存在脱节现象。城乡融合发展的机制没有构建完善,在城镇与乡村建设资源配备上还不均衡,城乡建设与产业融合上还存在脱节现象。四是农村文化归属感不强。乡土文化、民俗文化还没有得到深入挖掘,封建迷信等一些传统观念在农村还是普遍现象,自治、法治、德治的乡村治理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五是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大部分村民的增收渠道还比较单一,乡村旅游在大部分镇村还处于规划和起步阶段,“没有亮点、没有景点、没有消费点”已成为大部分乡村目前真实的写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还任重道远。六是镇域经济基础仍然薄弱。七是开放性思维存在短板。

  五、充分明晰乡村振兴努力方向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中央农村工作会精神安排部署,明晰建设路径,找准发展方向,切实推动乡村的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一)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动产业振兴。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中央要求,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通化县依托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全力推进西江月休闲旅游现代农业观光园、高丽谷花海、转水湖樱桃谷等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推进西江梦里水乡·贡米小镇、光华蓝莓小镇、英额布生态牧业小镇、果松冰雪生态小镇、石湖森林小镇、大安松花石主题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坚持脱贫攻坚不放松,结合脱贫攻坚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村村有产业、有项目。做好农村产业增减文章,继续增加蓝莓、甜玉米、有机大米、棚膜蔬菜、平地人参、中小药材等产业面积,有序缩减玉米等传统作物规模,推动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快增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做好旅游线路规划,强化宣传推介,组织好各种旅游节庆活动,建设完善旅游基本设施,大力发展民宿。加快“四线”节点设置,打通红色“兴光大道”,完成高丽谷冰雪度假村、石湖国家森林公园、“虎湾线”环城游、西江休闲观光农业游等旅游节点链接布局。加快建立乡村旅游服务平台,探索全域化、市场化旅游开发机制。

  (二)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振兴。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通化县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巩固提升全省第一个国家生态县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启动“全国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做好中央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推动总投资324亿元的国家“东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项目、长白山种质资源库、蝲蛄河国家湿地公园、碳基尿素、秸秆柴油、秸秆生物质复合肥、秸秆沼气等项目加快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加快研究推动生态资源变资产、变资本的有效途径,把绿水青山作为最大的执政业绩留给人民。

  (三)培育文明乡风,推进文化振兴。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通化县要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中华诗词之乡为契机,加大对乡村文化的挖掘,对已建设的80个村史馆,23个文化品牌进一步的提炼升华,把村史馆建成记录历史、留住乡愁、凝聚人心的“加油站”,体验民俗、发展旅游的“精品店”,增强村民的文化归属感。推进文化广场、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等一系列惠民工程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联系点的品牌效应,推动乡风文明传播。

  (四)强化政治和服务功能,推进组织振兴。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通化县针对一些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偏弱的问题,要通过“村村响”无线调频广播工程,“第一时间”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到千家万户,替党切实守护好农村这块舆论阵地。加强亲民活动载体设计,持续开展“进百村、联万家”“四同教育”(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等亲民活动,更多的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评选乡村最美家庭、乡村好人等形式为载体,强化乡村德治能力。以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为载体,通过法治墙、法治文化广场等形式,强化乡村法治能力。要提升服务功能,守住乡村振兴的根。进行村部社区化提档升级,创新服务载体,拓展服务功能,构建村级组织履职的大平台。利用有线电视网光纤入户工程,打造覆盖县乡村三级视频会议系统,为基层干部提供智能学习平台。

  (五)加强带头人建设,推进人才振兴。总书记强调,要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作为县域,要选好村组织带头人,动员县直部门副县级及局级退休一把手到村里任党组织书记,选派优秀后备干部任村第一书记,解决农村致富带头人能力不强的问题,帮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推动要素资源更多向农村配置,促进城市的资本、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与农村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结合,引导城市消费向农村延伸、鼓励工商资本下乡、支持返乡农民创业,动员在外能人、乡贤、优秀大学生带头回乡创业,引导他们不做家乡发展陌生人,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强大动能。

责任编辑:丁晓云[打 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