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报

吉林现代农业简报(第29期)

时间:2018-05-08 08:37 来源: 字体显示:

  编者按: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抚松县委县政府经过仔细研讨、科学规划,围绕地理优势和区域资源决定实施八项工程。现予以摘发,以供学习参考。

  抚松县实施八项工程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抚松县率先办

  抚松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每五年制定一个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稳步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直至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在第一个五年实施方案中谋划实施八项工程,助推乡村振兴开好头、起好步。

  一、实施“二五十百千”工程

  以特色城镇、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和精品旅游民宿客栈建设为突破,实现城镇景区化、农村景点化、农业特色化、农民职业化、城乡融合化发展。

  1、改造提升“双核心”。对标国际旅游城市标准,把松江河镇建设成为长白山区域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把抚松镇建设成为长白山区域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长白山人参文化中心。

  2、打造五个节点城镇。重点促进产业集聚、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升级,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把松江河镇建设成旅游特色小城镇、把万良镇建设成人参特色小城、把露水河镇建设成森林特色小城镇、把泉阳镇建设成矿泉特色小城镇、把仙人桥镇建设成温泉特色小城镇。

  3、建设十个非行政建制的特色产业小镇。依托长白山国际度假区打造“滑雪小镇”;依托鲁能胜地酒店群打造“爱情小镇”;依托复华长白山度假区打造“冰雪世界小镇”;依托长白天地项目打造“长白山康养小镇”;依托人参文化古迹打造“人参文化小镇”;依托森林资源和森工文化打造“森工文旅小镇”;依托冰雪资源打造“长白山冰雪小镇”;依托新鲜空气和独特风光打造“深呼吸、慢生活小镇”;依托狩猎文化打造“狩猎小镇”;依托温泉资源打造“温泉小镇”等。

  4、培育百家田园综合体式精品农庄。培育以文化创意、温泉度假、养老养生、创意农业、农事体验、冰雪运动等为主题的100家精品农庄,逐步形成“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的10个田园综合体。2018年初步建设河北村大营村温泉村田园综合体和兴隆村板石村青年村田园综合体。

  5、发展千家精品民宿客栈。按照“南有莫干山,北有长白山”的定位,制定旅游民宿客栈发展总体规划和建设标准。2018年建成5-8家精品民宿,发展民宿聚集示范村3个。2022年建设精品民宿300家,推荐参评乡村旅游经营单位9家。

  二、实施农业发展质量提升工程

  以2018“农业质量年”活动为契机,加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

  1、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特色粮经作物、特色畜牧业、林特产业,积极推进农产品、林特产品精深加工和产地初加工。推进国家级长白山人参市场建设,2018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156亿元;到2022年,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1户。到2020年,实现耕地轮作面积15万亩,粮食生产巩固在1.5亿斤阶段水平以上;省级以上畜禽标准化示范场达到4个以上。2022年,完成粮食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设任务,累计建设“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原料基地30个、面积300万平方米,域内人参种植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

  积极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扎实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大农田地栽参科研力度,实现抚松人参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提质扩面。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特色产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2018年全县新建高标准农田4.4万亩;到2022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以上。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公司+合作组织+农户”运营模式。到2022年,土地流转面积达到40%,农民合作社增长到300个,家庭农场增长到10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35个。形成以“长白山人参”品牌为主体、“抚松人参”品牌为子系列的品牌集群发展模式,50%以上的人参产品加盟“抚松人参”品牌,建设“抚松人参”类品牌产品超市、连锁店、专营店等10个。

  3、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推进“乡村旅游后备箱行动”和“一村一品”乡村旅游建设专项行动。2018年完成土地确权工作并实施土地抵押贷款工作,确保全县各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完善全县五级农村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人次。到2022年农村转移就业3.8万人,建设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1个、县级2个,建设高质量就业示范行政村2个。助推以县农联社为主的农村金融网点建设,2018年末建立村级金融助农服务网点78个,2022年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

  三、实施乡村生态环境整治工程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1、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2018年完成农产品实验室“双认证”,定性检测样品1000个以上,定量检测样品100个以上,2022年主要农产品例行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兽用抗菌药物减量,加大粮牧结合、粪污还田推进力度。到2020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

  2、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推广秸秆饲料、秸秆基料、秸秆燃料等综合利用技术,构建“村有收储点、乡镇有收储中心,县有综合利用企业”的秸秆收储利用体系。2018年规划建设年产1000吨秸秆综合加工厂1个、年产5000吨膨化饲料厂1个,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

  3、加强生态保护和管护。在公路、铁路、江河堤防和库区推进绿色通道工程,在农村“四旁”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建立起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到2022年,完成中幼林抚育22100亩,木材战略储备基地达到7500亩,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5%以上。

  四、实施乡村文化繁荣工程

  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1、传承和发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人参文化、萨满文化、肃慎文化、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2020年前,建成10个乡村博物馆,推动创作1-2部文化作品,配齐2个省级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设备。

  2、深化思想道德教育。实施创建文明村镇五年行动计划,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到2020年,全县50%以上的村镇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标准。

  3、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倡导文明新风尚,反对陈规陋俗。提倡节俭、反对浪费,倡导科学、反对迷信。

  五、实施乡村治理水平提升工程

  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

  1、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建立选派“第一书记”的工作长效机制,强化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建设,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推进村务公开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

  2、建设城镇和农村社区。完善城镇社区的服务功能,改善农村社区服务设施,统一设置“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多功能室、文体活动室等内部功能区。2018年建设100个农村社区,2020年全县农村社区建设覆盖率达到100%。

  3、建设法治乡村。建立健全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机制,建立法治志愿者队伍。2018年底在全县范围内基本实现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到2020年,总体形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备、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

  六、实施乡村民生保障水平提升工程

  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突出农村道路、饮水安全、危房改造、电力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2018年完成现有农村危房改造134户。到2020年,完成现有农村公路危桥改造,自然屯通硬化路率达到80%,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达到95%,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8%,居民综合电压合格率99.45%。到2022年,农村家庭宽带用户力争实现50-100Mbps以上的接入服务。

  2、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县域内城乡一体化发展。2018年全面消除薄弱学校;2020年抚松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完成省级中职示范校建设工作;2022年,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完成3所高中的改扩建工作。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018年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9%,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保持在75%以上,42种重特大疾病在原报销比例的基础上提高10%。到2020年,实现村屯、乡镇、县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三级网络全覆盖。到2022年,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90%以上。

  3、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及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城镇公共场所、集贸市场、乡镇所在地、旅游景区、公路沿线加油站等场所清洁型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80%。到2020年,五个节点镇全部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2022年,创建美丽宜居行政村10个。

  七、实施脱贫攻坚战工程

  加强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民政保障兜底力度,确保如期脱贫。

  1、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加大政策倾斜和扶贫资金整合力度,谋划大型产业扶贫项目。

  2、落实脱贫攻坚责任。构建县、乡(镇)、村三级党委(支部)书记抓扶贫的工作格局。建立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保险或医疗救助、县级兜底四道健康扶贫保障网络。2018年实现贫困人口脱贫118人,省级贫困村整村退出2个。

  八、实施保障体制建设工程

  完善乡村振兴战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支撑有力、高效健全的乡村振兴保障体系。

  1、建立领导组织体系。成立抚松县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工作目标体系、指标体系、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成立县委农村工作机构,发挥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县人大、县政协开展调研督导工作,县监察委、县委县政府督查局开展重点监察和集中整治。加强对乡镇部门和各部门的考核评价力度,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2、建立资金保障制度。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机制,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实现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

  3、提高用地保障力度。探索土地股份合作、托管、代耕代种等经营方式和模式,提升闲置土地和农房利用率。2018年基本完成清产核资,2020年全面完成成员身份界定,编制成员名册,由点及面开展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发放股权证书。

  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领导机制全面建立。各乡镇、部门职责进一步明确,“月报告、季调度、年考核”的推进机制机制全面建立;产业发展布局基本形成;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农村垃圾、污水处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到2020年,推动乡村振兴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有2个以上特色小镇成功申报国家级特色小镇,10个以上精品农庄建设完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进一步融合;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到2022年,乡村振兴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结构得到优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化;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国际旅游名城全面建成。

责任编辑:丁晓云[打 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