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通化,天气渐暖,项目建设的开工季即将到来。上午10点,记者来到通化市政务服务中心,在“工改窗口”看到,几名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办理立项审批业务。
“数字政务门牌”“首席事务代表”帮助企业少跑腿
办公桌上,已没有过去层层叠叠的办事指南和文件材料,人们大多是轻手利脚,按照电子屏幕展示的流程内容,听着工作人员的解读,就能快速办理业务。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通化市启用了“数字政务门牌”,统筹“一市两区”(通化市和下辖东昌区、二道江区)政务服务资源。
政务服务中心制作办事指南120份,并将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拆分办事情形360个,制作申请材料审查要点590个。
企业、群众“扫一扫”即可获取自助查询、线上咨询预审、线下帮办代办等服务,政务服务从“窗口”延伸到了“家门口”。申报信息可一次填报、材料一次上传、结果信息可实时共享。
据通化万峰雪场负责人张春雨介绍,以往立项审批准备材料就要耗费很长时间,经常是缺什么补什么,一趟一趟跑,材料准备齐了审批也得45天。现在通过网络就能提前掌握所需全部要件,提出申请后,还有专人负责帮办,用了两天左右时间就完成全部审批。
“通化市政务服务中心为我们提供了帮办、代办服务,时常组织各相关审批部门参加联席会议,帮助我们明确各阶段审批所需要的材料,出具了一次性告知书,这样审批过程就一目了然了。让我感到最贴心的是,中心还派驻了项目专员,全程为我们解决遇到的各类审批问题,保证了我们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采访中张春雨提到的“项目专员”就是通化市推出的“首席事务代表”,16名“首席事务代表”受理审批881个政务服务事项。在政务服务系统收到服务请求后,即可组建帮代办服务团队。今年年初推行“首席事务代表”后,已帮助解决各类问题150个。
为了保障政务服务系统高效运行,通化市将政务云存储量扩展至1000T,累计铺设电子政务外网515条,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实现81个乡镇(街道)全覆盖,位居全省第一位。
市民可手机预约上门办理业务 解决出行难题
记者跟随通化市政务服务中心上门团队驱车来到市民张德润家中。交谈中得知,张德润已年近90岁,腿脚不便,需要办理房屋产权变更。根据以往办理此类业务的经验,需要本人到场,这让他犯了难。后来张德润听说可以手机预约上门办理,他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亲人把材料送至政务服务中心,然后预约了上门服务。
当天,工作人员就来到了家中。讲解、签字、摁手印,全程拍摄视频上传,简简单单的流程,就解决了市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现在办房照太方便了,他们单位来人儿给我办,省了我事了,另外我这么大岁数,走路也困难,给我方便了不少。这小孩儿办事还利索,办得还明白,比我自个儿去得强多了。”张德润说。
“市区深度融合”成为典型经验做法
“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成为目前通化市政务服务的真实写照。通化市还打通市、区两级政务服务藩篱,将城区“一市两区15厅”整合为1个政务服务中心,通过全流程审批系统打通市区权限,推进收受分离,市区两级2569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门一窗无差别受理。此经验做法入选国务院《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经验案例》全国推广。
通化市还推行“收件即受理”和“政务服务办事无休日”制度,实施政务服务精细化改革,推动政务服务从政府供给侧向群众需求侧转变,拓展无休办、上门办等服务,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整体提升全程网办比例和政务服务质效。审批时限平均压缩82%,99.88%服务事项可“最多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