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10时20分,山东海阳附近海域烈焰升腾,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托举着“吉星”宽幅02B07星直冲云霄。随着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吉林一号”卫星工程组网迎来第141位“新成员”。
这一幕,是吉林商业航天发展的又一重要瞬间,更是11年砥砺前行的生动缩影。自2014年“吉林一号”首组卫星发射至今,26次成功发射、141颗卫星入列,从最初的“蹒跚起步”到如今的“批量组网”,以“吉林”之名命名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不仅打破了国外在亚米级遥感领域的垄断,更让中国商业航天在全球舞台上拥有了“吉林声音”。
作为诞生于吉林的“独角兽”企业,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自主创新为笔,在星辰大海间书写着老工业基地向科创高地转型的精彩篇章。
护“火种”!渐成燎原之势
从老工业基地到商业航天新秀,长光卫星公司华丽转身的背后,是省委、省政府始终锚定产业突围方向,以深挖比较优势、激活内生动力为路径,持续推动商业航天发展的坚定实践。
2013年,我省率先出台《关于扶持遥感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的意见》,并将遥感卫星列为全省重大建设工程,为产业发展规划清晰赛道;2014年,在我省统筹推动下,“吉林一号”卫星工程正式批准立项,同年长光卫星公司成立,标志着吉林商业航天从“蓝图”走向“实景”。
为了让这团创新“火种”渐成燎原之势,我省坚持顶层谋划、高位推动。自2010年起,“吉林一号”相关项目连续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列为全省重大建设工程;“十三五”“十四五”规划进行接力部署,确保发展不松劲;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快构建具有吉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卫星产业体系”,为产业发展筑牢政策根基……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是根本动力,资金是源头活水。长光卫星自诞生之日起,便持续获得省市区各级政府的全周期扶持——
创新协同上,省科技厅支持由长光卫星牵头联合吉林大学等37所省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成立吉林省航天信息科技创新联合体,充分释放我省科教资源优势。
人才保障上,省市两级政府部门同向发力,从资金补贴到住房、子女就学,长光卫星公司近半数职工享受到政策“春风”,稳住人才队伍。
资金支持上,从争取东北振兴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建设航天信息产业园,到助力获批超长期国债专项,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注入,推动卫星产业驶上发展快车道。
强创新!以“吉林”之名闪耀太空
走进位于长春北湖新区的吉林省航天信息产业园“天王楼”,从“一箭4星”模型到“一箭41星”模型,每一颗都承载着中国商业航天“大事记”,更藏着政企协同的创新密码:“星载一体化”技术,11年间历经四次迭代,在性能只升不降的前提下,让“吉林一号”从400公斤级降至20公斤级,研制成本降至原来的1/20;多条批量化生产线拔地而起,撑起年产200颗遥感卫星的能力,为“吉林一号”卫星工程快速组网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我国第一家全产业链商业遥感卫星公司,长光卫星的目标不仅仅是“造卫星”。公司通过技术攻关突破了星地、星间激光超高速通信技术,为海量遥感数据传输建起“快速路”,一幅幅色彩饱满、细节清晰的遥感影像,正为各行业发展带来全新机遇。
目前,长光卫星已在农林、水利、环保、交通、金融、自然资源、城市建设等14个领域开展150余项精准服务,先后为170余个国家(地区)提供了高质量的遥感信息服务。公司上线的“吉林一号·共生地球”综合地理信息服务应用,将海量遥感数据变为货架商品,累计下载量已突破350万次;2023年4月,“吉林一号网”上线,截至目前注册用户已超24万人。
一颗卫星的诞生,融合诸多高精尖技术;一颗卫星的应用,又可以赋能千行百业。长光卫星的发展历程印证了这一路径逻辑。多年来,我省将其作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重要发力点,充分激活制造业基础雄厚、科教人才富集比较优势,一“星”闪耀,众企联动,逐渐形成了涵盖超千家上下游企业的产业集群。
启新程!整装驶向星辰大海
随着新一届领导班子就位,长光卫星站在新起点,整装再出发。
对于未来发展,新任副董事长、总经理陈茂胜已明确路径:“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卫星研制降本增效,创新遥感数据应用场景,拓宽市场渠道,打造遥感数据应用样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关于未来突破方向,长光卫星把重点瞄准在卫星数据的开发应用上,一片广阔“蓝海”展现眼前。
为积极拥抱国家战略,目前,公司正在布局通信卫星研发生产,已规划了年产300颗通信卫星的生产线及支撑辅助系统。这一系列计划,从起步就有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护航”。
“我们会一如既往支持长光卫星发展。”省工信厅副厅长田志萍说,“围绕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发展、通导遥一体化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空天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实施‘吉林一号’卫星工程;支持长光卫星深度参与国家卫星互联网系统建设,开展卫星互联网示范应用;进一步挖掘卫星数据资产价值,促进商业航天领域产品推广和应用,形成更多数字经济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省财政厅一级巡视员王学志表示,省财政厅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出资100亿元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并成立省产业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其核心就是以政府资金为引领,带动社会资本,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包括光电信息产业在内的吉林特色产业体系的形成。
作为长光卫星最大股东,省级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平台——省产业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将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战略引领作用。“我们将带头参与长光卫星新一轮增资扩股,并采取向社会资本让渡收益的方式,吸引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围绕长光卫星,出资组建商业航天产业基金,推动产业集群建设;支持长光卫星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稳定人才队伍,夯实发展根基。”省产业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志龙说。
如今,政策护航的“东风”正劲,创新突围的“引擎”轰鸣,产业集群的“根基”已固。站在新起点,长光卫星公司以新一届领导班子的专业力量为帆,以省市各级政府的持续赋能为桨,必将在商业航天的星辰大海中劈波斩浪,续写更多“吉林创造”的太空传奇,成为吉林高质量发展跃升的强劲引擎。(赵广欣 王丹 徐慕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