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军,你看我今年种的甜玉米品质合格不?”近日,在珲春市哈达门乡各村村部门前,一辆辆农用车满载着甜玉米,等待珲春市农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回购。松树村贫困户朴成日向该合作社负责人曲佳军展示自家种的玉米:“我家院子有块儿空地,往年拴牛,基本都是闲着。今年乡里让咱发展庭院经济,种植的甜玉米还包收购,今天卖了1500棒,收入2600多块钱!”
今年,哈达门乡根据全乡老弱病残贫困户多的实际,坚持量力而行、量体裁衣,大力发展小庭院、小养殖等“小工程”,充分挖掘贫困群众生产能力,实现了贫困户持续增收。一方面,着力打造“一乡一品”产业发展模式,为全乡108户贫困户“量身定制”甜玉米种植项目,统一种植技术、统一进行回购,初步形成了集中制作、制冷贮藏、成品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另一方面,依托包保部门形成“多点开花”新产业模式,联合各包保部门通过技术指导、销售创新等多种帮扶措施,助力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实现了贫困户多元化增收。珲春市公安局和市人民检察院等多个部门累计投入5万元,在明新村、塔子沟村等7个涉贫村规划落实庭院养殖项目,养殖数量突破1000只;珲春市边境经济合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帮助贫困户种植刺嫩芽,产量预计超过500公斤,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珲春市林业局为贫困户购入2000个木耳菌袋,收获干木耳400余公斤,户均增收3000元。
庭院经济“小”而不“弱”,“散”而不“乱”,村民的庭院整洁有序,既点缀了美丽乡村,又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