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11日
首 页 领导讲话 动态信息 政策文件 项目管理 合力共建 宣传培训 典型聚焦 扶贫攻坚 乡村风貌 探索研究 外埠经验 文化生活
新农村项目建设与专项资金管理
发布时间: 2015-05-04 04:56:00 来源:

  按照培训班的要求,就新农村项目建设和专项资金管理作一个专题介绍,仅供大家在工作实践中参考。共有四个部分:

  一、深刻认识项目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根据中央精神,我省农业农村工作也步入了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面临新形势,省里适时调整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对此,大家要充分把握。

  (一)审批权限下放。今年,省委、省政府调整了新农村建设的主攻方向,将“千村示范、万村提升”调整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并将建设410个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村纳入到全省15件民生实事之一高位实施。按照简政放权的要求,省农委及时将择优选定重点村的权限下放给市(州),由市(州)统筹谋划,合理布局,建设58个集中连片样板村群,实施效果非常好。

  (二)管理规范严格。多年来,我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和项目建设管理得比较好,省、市、县三级共同努力,认真工作,严格把关,创造性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保证项目及时建设和专项资金安全使用,收到较好的成效。随着国家对财政资金管理的规范化,对我省各类专项资金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比如,项目申报前的前期论证和风险评估,明确项目建设主体和责任,建立专项资金和项目建设管理机制,及时开展资产移交,评估项目建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所有这些都是规范管理的新内容、新要求。

  (三)绩效评价认真。2012年我省开展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绩效总体评价,由于市、县两级积极努力工作,绩效结果为优秀。2013年省审计厅对我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工作进行了检查,结果为合格。今年四月份,省财政厅预算部门将对省农委使用的专项资金进行总体绩效评价和全面检查,并提请报省人大常委会进行审查。今年,我们将对2014年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现在看,绩效评价不仅要检查项目实施的进度和质量,而且检查项目立项的依据和条件,不仅要检查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程序和手续,还要检查与之匹配的文件和资料,不仅要有定量分析,还要有定性分析,不仅前几年要搞绩效评价,今后还要持续下去。所以,大家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要有敢于攻坚克难、勇于克服繁杂繁重工作的信心和勇气。

  (四)建设美丽乡村。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树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生态文明理念,建设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美丽中国。保持和守护好广大农村的生态屏障,创建生态文明家园是新农村建设本身具有的一项重大任务。改善人居环境进而建设美丽乡村,既是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吉林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一步深化,建设标准进一步提高,建设内容进一步丰富。不仅要求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还必须有清新整洁美丽的村庄;不仅要求有配套的公共服务,还必须建立完善卫生管理保洁制度;不仅强调农民有丰富的文化生活,还必须切实解决好环境脏乱差问题;不仅要有主导产业和更高的收入,还必须建设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建设美丽乡镇、美丽村屯,还必须积极推进清洁社区、清洁庭院等建设。因此,我们在谋划项目建设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建设美丽乡村标准要求进行落实,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

  二、关于新农村项目建设要求

  (一)新农村建设项目特点

  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任务。推进新农村项目建设涵盖了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人居环境、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包括以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的公益性项目建设,还涵盖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如改造泥草房、改造围墙院落、改厨、改厕等农民自有性项目。从实践看,新农村建设项目与其它投资项目比较,既有共同点,也有一些差异。

  一是投资规模较小。大多投资都在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之间,由于项目投资规模小一般可研性论证都未进行。

  二是投资渠道多元。新农村建设项目往往不仅有国家补助性投入、乡村集体投入和农民自筹,还包括社会捐助、部门帮扶、军民共建、村企共建、能人援建等多种渠道。特别是我省近两年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国家投入为引导,村集体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投入机制。

  三是贴近现实生活。新农村建设实施的项目大多都是农民最急需、最急迫和受益最直接的项目,有着方便生产、贴近生活的显著特点。

  四是建设主体明确。建设主体就是村两委和广大农民群众。

  五是资金管理规范。项目由村镇申报,乡(镇)、县(市、区)、市(州)和省里逐级审核批准,县、乡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管理、新农村办监督项目建设,村民直接参与项目建设与资金使用全过程,驻村指导员现场指导,审计部门年终审计检查,资金管理比其它项目管理更为规范科学。

  六是以规划为依托,突出各地特色。坚持了规划先行的原则,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布局,互相配套,防止重复建设、分散投入。注重保护乡村特点,突出地方特色,尊重各地民俗。

  七是突出注重了农民意愿。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合理确定目标和任务。坚持做到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建设体现了农民意愿。                                                                                                                                                                                                                                                                                                                                                                                                                                                                                                                                                                                                                                                                                      

  (二)项目建设的目标要求

  按照中央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省里在制定《实施纲要》中规划了15年和5年的发展目标,主要是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社会事业和公用设施、村容村貌、科技教育、文化建设、资源环境、民主法治、精神文明、基层党组织建设等10个方面提出的,并提出了开发提升新产业、研发推广新技术、规划建设新村镇、培养造就新农民、构建完善新体制、建立健全新机制、培育发展新组织、拓展启动新市场八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2014年.省里按照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深入实施农村环境清洁、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畜分离、垃圾污水处理、公共服务配套和农村生态改善等六大工程。重点推进村屯道路、安全饮水、房屋整修、围墙大门改造、村部、休闲广场、垃圾处理、卫生厕所、清洁能源、储粮仓、人畜分离、绿化美化亮化等32项重点建设任务。主要是“六通、六改、五建、三化”。

  六通:通路、通水、通电、通气、通电视、通信息网络。行政村主干道达到油路、水泥路标准,街道和巷道硬化;村内群众饮水达到安全标准,有条件的可兴建自来水设施;照明用电和动力用电进屯入户,全面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大力推广户用沼气池,有条件的可建设秸秆气化设施;基本普及有线电视;电话、电脑等信息网络进村入户。

  六改:改住房、改院落、改厨房、改厕所、改圈舍、改街道。拆掉土坯房、茅草房和危房,有条件的农户搞好旧砖瓦房改建新建;对村屯各住户的院落进行统一改造,达到整齐美观;适应燃气的需要和节能的要求,对厨房进行必要的改造,推行新型节能灶;室外厕所达到封闭、卫生的要求,有条件的建室内冲水厕所;改变农村圈栏养畜、棚架养禽式的散牧散养、人畜混居的状态,推行房舍式、暖棚式养畜养禽,有条件的统一建设牧业小区,做到人畜分离;对街道和巷道进行统一规划,尽量达到宽窄有度、整齐划一、方便行走、节约占地。

  五建:建村部、建卫生所、建文体场所、建农民科技夜校、建垃圾处理场。村部建设要达到省里有关要求和标准;村内有一所适合新型合作医疗和满足农民保健防疫需要的卫生所;村内要有图书阅览室、娱乐活动室、微机音像室和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建一个能容纳100—300人的农民科技夜校;在村外建一处统一堆放垃圾的处理场。

  三化:美化、绿化、亮化。重点是搞好室内外墙壁和院墙的粉刷,在院落外统一堆放柴草,房前屋后和村道、街道、巷道两侧栽花种草植树,沟塘、荒山、荒坡和农田防护林带搞好植树造林,对于不适于耕作的搞好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村屯整体绿化率,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对于有条件村屯的重点道路和居住区实施亮化工程。

  根据实际可能,可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在村内建设超市、餐饮、洗浴、理发、网吧等商业设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三)项目建设申报管理指南

  1.总体要求。今年项目申报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精神,以改革为统领,以简政放权为动力,以优化申报程序和手续为基础,以提高项目建设效果为目标,科学设定项目,合理确定补贴规模,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发挥专项资金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开创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2.补助范围。2014年被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确定的410个吉林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村。

  3.工作原则。

  一是上限控制。对重点村上报的项目补助资金实行上限控制,并根据村规模大小、建设实际和原有条件基础等情况,适当确定补助额度。

  二是重点支持。优先解决垃圾场点建设和转运车辆购置,积极开展农村道路、路边排水沟和休闲文化广场建设,有条件适当进行农户围墙大门改造,控制村部建设数量。支持村庄编制建设规划。

  三是相对集中。申报项目尽量要有一定的规模,避免出现项目过小、过多,投资分散。每个村申报项目1—3个,排好顺序。每个村申请补助金额44万元左右。

  四是尊重民意。按照村“两委”和农民群众意见和要求确定建设项目。

  五是绩效评价。申报项目要根据项目规模、实施效果等明确项目建设绩效目标。

  4.项目种类。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环境整治项目。具体补助项目7大类:

  一是垃圾处理项目。包括垃圾堆放场所、垃圾处理设施、垃圾转运车等。凡是没有得到省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和2013年没有得到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垃圾项目的村,都必须申报垃圾处理项目。

  二是农村道路建设项目。包括村道、屯道、巷道的水泥路、油路、铺砖建设。

  三是路边排水沟建设项目。

  四是休闲文化广场建设项目。

  五是村部建设项目。这类项目严格控制,各地要把有限资金用于解决农民最急需、最直接的问题上来。

  六是农户围墙大门改造项目。支持重点村改造农户围墙大门,统一样式,美观实用。各地可推广砖砌院墙,打好地梁,防止冻裂。水泥柱艺术围栏由于不挡视线,推广面不宜过大。彩钢瓦、水泥板、铁栅栏、铁丝网、绿篱等围栏不准申报。

  七是村庄规划编制项目。对于没有开展村庄建设规划的重点村,必须先要有规划、后确定项目。规划费由各地自行解决,确有困难的可从项目资金中适当安排。每村申报专项资金2万元。

  5.注意事项。

  一是严格履行程序和手续。各示范村要按照规划建设的要求,提出本年度具体建设项目,编制《吉林省改善农村人人居环境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书》。村申报项目要经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集体决定、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做到公开公示。乡镇签署意见,县、市农业、财政部门审核批准,报省新农村办公室和省财政厅备案。上述程序要认真履行,手续不全的,视为无效。

  二是开展前期论证和风险评估。要求县、市对辖区内重点村申报的项目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前期论证和风险评估,并出具相关报告。论证评估内容: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保障;项目实施进度和工程质量保障;项目竣工后续管理和发挥效益状况;项目实施责任主体和管理机制建立情况;项目实施可能出现风险防控和规避有关问题情况。

  三是垃圾和规划项目申报工作。由于省设立的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专项资金,因而对于没有垃圾项目的村,必须申报垃圾项目。各地申报垃圾项目一定要实际实用,不可盲目攀大,防止出现资产闲置和损失浪费问题。对于申报的农村道路项目,要列入省交通厅农村道路支持计划,没有列入计划的就不要申报。

  四是严格控制建设规模。要求申报项目坚持实事求是,今年申报的项目,必须当年开工、当年完成建设任务,不准拖到明年。项目补助资金不得串乡、串村、串项使用,改变建设内容,尤其是村、乡镇(街道)一体的,不准将专项资金用于乡镇和街道项目建设。今年申报的专项资金,不得弥补或偿还以前项目建设的陈欠,必须有实实在在的项目实施。

  五是项目建设要符合建设规划。虽然现在部分重点村建设规划还没有编制,但是在申报项目时,一定要组织实地踏查和项目论证,防止出现编制规划后,项目盲目建设或无法实施。

  目前村庄规划总的要求是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尊重农民意愿,保持传统村庄规划布局肌理,保持农村传统文化风格和风貌,防止大拆大建。尤其在规划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构建与自然村庄生产相适应、文化相延续、传统相衔接农村社会结构,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让村庄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六是保证工作质量。今年项目申报总体上要一次申报、一次成功。省里下去复核时要尽量少调整项目,对于今年审批的项目,无论啥原因不能实施的,各地不予调整。

  三、切实加强专项资金和项目建设管理

  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社会关注度高,工作责任大,必须加强领导,摆上重要位置,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监管措施,抓实抓细,确保万无一失、不出问题。

  (一) 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针对近年来涉农职务犯罪呈明显增多之势,一些相关部门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农村“两委”干部利用职务便利,套取、侵吞、挪用涉农惠民资金,严重影响了中央和省强农惠民富民政策的贯彻落实的现实情况,从前年起,省高级人民检察院作出了利用2012—2013年两年时间,集中查办和预防涉农惠民职务犯罪专项工作。省纪检监察部门、省审计厅、省财政厅多年一直将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作为涉农专项的检查重点。同时,从2012年开始,省级专项资金纳入了省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重点的项目,只要出现当年未开工、未完工、工程质量不合格的,专项资金使用出现重大问题的,或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将削减下一年度专项资金支持规模,或取消专项资金支持。同时,我们要看到今年选定的410个重点村都是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确定的,这些村干部会经营、善管理、廉洁自律,才成为了村级建设的排头兵。但是,由于经济条件较好,有的村干部节俭意识不强,可能出现超支、胡花乱支、挪用串项等问题。去年,我们在有的地方就发现了这样的苗头,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绝不可以掉以轻心、麻痹大意,或放任自流,不准在专项资金管理上出现任何问题。

  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一是确保专项资金发挥最大效益的需要。二是确保专项资金安全使用的需要。

  (二)专项资金管理的制度建设

  一是坚持实行报账制度。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在乡镇财政所(分局)实行报账制,严格防止白条入账。

  二是实行预决算制度。每个项目开工之前都要有预算,项目竣工之后都要有决算。

  三是实行项目招投标制度。对于农村道路、桥涵建设项目,都要履行政府采购程序,实行招投标,在招投标时最好请纪检监察、审计和财政部门共同参加。对于其他项目,也要严格履行相关程序和手续,防止出现其他问题。

  四是实行项目验收制度。对于完工的项目,要及时组织有关领导、部门、专家和村民代表进行项目验收,评价项目质量和规模,审查资金使用情况,做出验收评价意见。

  五是建立项目后续管理制度。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再好的设施和工程,如果后续管理不到位,也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因此,各地在加强项目建设监管的同时,要着力建立项目工程日常维护、安全管理、保障运营的长效机制。对于已经形成的固定资产,要积极组织搞好财产移交工作,履行好相关手续。

  六是明确项目建设责任主体。村民委员会是项目实施的主体,各级新农村办公室是项目管理的责任主体。需要明确的是:对于县市所辖的项目县市新农村办是直接管理者,对于城区所辖的项目所在的区及市州新农村办是直接管理者。

  除上述6个主要制度外,还要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制度,项目工程监理制度,项目进度和质量跟踪检查制度,专项资金规范化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要逐项研究,深化细化实化,加强操作层面的落实,确保各项制度完善,发挥制度约束、促进和保障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二) 专项资金管理的纪律约束

  在专项资金使用上,要专款专用,及时拨付,不准挪作他用,更不准将专项资金透支转化为工作经费、职工福利等;在项目建设上,既要及时开工,又要履行相关手续,既要注重工程进度,更要注重工程质量,防止出现因工程质量不达标而承担责任问题;在建设主导上,要坚持以农民和村“两委”为主,乡镇和有关部门积极提供支持和帮扶,但不准插手干预工程和项目建设。要求各级新农村办公室及其工作人员不准利用职务之便介绍、插手、干预或统一组织工程项目建设;不准索要或收取示范村、工程承包方、材料供应商等各种钱物;不准出现不履行工作职责、程序和对上虚报、瞒报等问题,对于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省里报告。这是硬性规定,省里和地方的同志都要严格遵守,加强自律。

  (三) 专项资金管理的跟踪检查

  根据专项资金分级分类管理意见,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和项目监管必须做到100%到位,不能有任何的纰漏和打折扣的地方。一年中要做好三个阶段的工作。年初,按照省规定的项目申报范围申报项目,并履行相关程序和手续,省里在深入县(市、区)复核申报项目时,与每个重点村进行对接,对当年建设项目提出合理性意见。年中,省、市(州)和县(市、区)按照分级分类管理的要求,对省级示范村当年建设项目进行实地检查,检查面达到100%。年末,省里进行督查和全面检查验收,查看工程,查阅账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市(州)和县(市、区)要切实履行好本辖区内专项资金管理职责,要检查到位、工作到位、服务到位。

  四、专项资金使用的审计

  专项资金使用审计是专项资金使用管理重要方式,也是审计监察部门重要职责。

  (一)审计内容

  一是检查省级新农村建设启动专项补助资金是否及时拨付,有无滞拨和挤占挪用情况。

  二是检查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具体包括:省级新农村村镇对专项资金是否实行专款专用,专户管理,独立核算;省级新农村村镇在专项资金到位后,是否及时组织项目实施;在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过程中,是否按照上报省里的项目计划使用资金;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否公开、公示;村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设备采购方面是否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公开招标,实行政府采购;资金使用票据凭证是否真实、资料是否完备;村镇是否建立和落实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是否严格执行建设程序,严格遵守工程管理制度,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村镇有无挪用、挤占、侵吞、贪污专项资金问题。

  三是检查项目效益情况。主要检查专项资金投入使用是否达到可研报告或立项报告的预期指标;是否存在高估冒算,以及因决策失误或其他原因造成损失浪费的问题;是否按计划开工和完工,是否及时办理各项竣工验收手续,是否及时交付使用,项目是否兼顾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审计方法

  审计方式可分为八大类、二十种。

  1. 按照审计目的和内容可分为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

  2. 按照审计的执行地点可分为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

  3. 按照审计的方式可分为授权审计、委托审计和联合审计。

  4. 按照审计是否具有强制性可分为强制审计和任意审计。

  5. 按照审计是否预先通知可分为预告审计和突击审计。

  6. 按照审计活动实施的时间可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7. 按照审计范围可分为全部审计、局部审计和专项审计。

  8. 按照审计活动操作手段可分为手工操作审计和计算机审计。

  从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结合运用上看,常用的审计方法有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审阅法、复核法、核对法、盘存法、函证法、观察法、鉴定法、分析法、询问法、调查法、推理法15种之多。上述方法在审计实践中,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究竟采取那一种方法,要根据不同的审计目的来确定。   (董国权)

责任编辑: 丁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