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舒兰市积极探索人才振兴乡村有效路径,以“人才链”带动“乡村链”“产业链”,多措并举促进乡村人才队伍持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推动舒兰市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抓培训、强基础,培育乡土人才。大力提升舒兰市农村人才素质,坚持经验“引进来”,培训“走出去”的思路,采取多种培育模式,夯实农村实用人才根基。引进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朱欢喜博士团队,选派技术研究员到舒开展养殖技术指导和培训,提升农村实用人才专业知识储备,共培训基层畜牧专员、村级防疫员、白鹅养殖指导员、养殖大户等807人次。举办舒兰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业务培训班、“千村示范”创建暨“道德银行积分超市”工作培训班,帮助市、乡、村三级干部充分掌握相关政策,共培训714人次。组织农机技术人员40人到四平市进行农机推广体系改革培训,提高农机技术水平,增强农机安全意识,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
聚英才、补短板,引进专业人才。深入实施域外人才“连心桥”计划,主动联系舒兰籍域外人才,完善沟通联络机制,充分发挥域外人才作用。依托春节域外人才返乡期间,召开“建设家乡恳谈会”。邀请舒兰籍在俄经商户帮助拓宽销售渠道,发展舒兰市小城镇四合村集体经济。引进河北白沟纺织技术人才,创办舒兰市四合轻纺工艺品有限公司,对俄销售舒兰品牌箱包,带动50名村民就业,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6万元。开展“燕归巢 舒兰学子看家乡”优秀大学生家乡行活动,解读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就业政策,鼓励引导舒兰籍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截至目前,有意愿返乡、已返乡领办创办家庭农场、合作社大学生达200余人。回引舒兰籍百万粉丝网红,打开电商销售渠道,通过网络直播带活本地农产品,也带动100多户家乡父老打通了一条致富路。
搭平台、强科研,聚拢专家人才。搭建产学研平台,打造“政府+院校+企业”合作新模式,实现互利共赢,推动产业升级、提速发展。邀请吉林农业大学武志海教授团队到舒兰市溪河镇吉米粮食有限公司建设农业科技种植基地,开展土壤与水稻营养方面的科研实验,向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和中国科协办公厅申请建立稻米农业科技小院,2023年1月正式批复成立。邀请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王继红教授和农学博士朱晓旭来舒考察调研,与舒兰市政府和丰泰牧业有限公司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在企业建立博士实习基地和博士工作站,开展固体废物处理和土壤改良修复方向的研究。围绕水稻新品种开发,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重大平台中心主任刘君教授团队,主持研发“唯农203”“粳禾10”“沅粳6”三个新品种。今年以来,已经推广落实订单4万多亩,合作农户可增收2666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