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延边州始终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多维发力织密织牢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工作网,全力保障脱贫群众生活稳定向好。
在延吉市三道湾镇支边村食用菌种植基地里,一排排整齐排列的菌棒上,肥嫩的平菇簇拥而出,就像一把把撑开的“致富伞”,给村民们带来了增收希望。
“2023年,我们经过多方考察,决定发展具有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的食用菌种植项目。”延吉市林业局驻支边村第一书记刘波介绍,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支边村采取“党委指导+支部领办+企业合作”运营方式,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建设了食用菌种植基地。目前,基地种植的平菇、黄蘑等品种深受市场欢迎。
今年68岁的支边村村民张善君负责基地温室大棚日常管理工作,他开心地说:“我这把年纪,现在每月能在家门口赚到3000元,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
木耳产业是汪清县支柱产业,如今,已形成规模的产业链条,并实施了黑木耳代种的庭院经济项目。
周哲栋是汪清县汪清镇西崴子村的脱贫户,2024年,他购买了2箱蜜蜂开展庭院养蜂,目前,已经发展到6箱蜜蜂,产蜂蜜100多斤,增收2000元,还享受到养殖奖补资金1200元。
自年初起,延边州立足8900元防止返贫致贫监测指导线,指导各县(市)依靠农户自主申报、部门筛查预警、基层干部日常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监测帮扶,推动2025户3550名监测对象逐户落实庭院经济、帮扶车间、乡村公益性岗位等产业就业针对性帮扶措施,稳定规范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延边州积极统筹协调“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等行业部门,明确职责,制定了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重点任务清单。各部门紧密协作,实时监测并共享农户兜底保障、失学辍学、医疗报销、危房体检、饮水问题、失业务工、产业风险、易地搬迁等11项数据信息。通过这种高效的数据流通与共享机制,极大地提高了筛查预警工作实效,做到了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为进一步提升监测帮扶工作效率与精准度,延边州持续健全“吉事办”一键报贫方式,提供高效受理便民服务。借助全国防止返贫监测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信息系统,集聚农村低收入人口“四项收入”、包保帮扶、监测帮扶等信息单元,精准生成农户、区域、工作“三张画像”,成功实现从传统的“人找人”模式转变为高效的“数据找人”模式。此外,运用“深度求索”动态分析农村低收入人口数据,精准识别潜在返贫致贫风险家庭,并分类生成帮扶建议,实现防止返贫致贫智能监测,切实提高分析效率,让监测帮扶工作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张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