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AQI

  • 轻度污染
  • 中度污染
  • 重度污染
  • 严重污染

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工作动态

文旅融合客如潮——通化市“五一”假期旅游市场综述

  • 时间:2025-05-08 06:47
  • 来源:

“五一”假期,山水通化,春日展卷,游人如织。游春色,城市、乡野,繁花似锦的赏花打卡地“装点”春日之旅;赏春韵,景区景点人潮涌动,行进式情景演绎沉浸其中流连忘返;品春味,各类春季美食争“鲜”上市,春日正食春滋味;觅春趣,田园牧歌,炊烟袅袅,踏青采撷间邂逅慢生活之趣……

今年“五一”假期,通化市文旅市场以春花为景、春游为趣、春味为食,构建“春花、春游、春味”节日产品新体系,创新文旅业态、丰富假日活动,文旅活动精彩纷呈,文旅市场“南北互换”、文旅消费再创新高,实现假日文化传播和市场消费同频共振。

据银联商务公司大数据测算,2025年“五一”假期,通化市接待国内游客136.39万人次,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8.28亿元。

佟佳江旅游度假区游人尽享好时光。

“演绎+新场景”乐享假日

“龙兴里的‘五一’活动真的特别有意义,既有民国风情的街巷可以拍照打卡,又有教育意义的情景剧演绎,真是不虚此行。”游客陈曦在通化尽享欢乐假期。

用“新”激发假日消费潜力,以创意“活化”文化,“五一”假期,通化老城·龙兴里迎来客流高峰,大型情景剧演绎、民俗表演、街区互动等精彩活动轮番登场,“沉浸式场景+民国风情+节庆IP”的多维布局,为游客带来独特的假期文旅体验。

打造“红色+文旅”的创新融合新体验,通化老城·龙兴里推出大型情景剧《觉醒》,通过老者讲述故事配合街区表演,现场演绎东北抗联爱国故事,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观看,穿越历史时空,感悟东北抗联精神。

挖掘新场景、打造新业态、推出新玩法,通化老城·龙兴里还开展戏韵关东二人转表演、古韵偶趣非遗木偶戏、互动新意街区巡游、舞动中原文化演绎等近百场活动。以民国风情为主线,覆盖传统曲艺、异域舞蹈、沉浸式互动与夜间狂欢等四大维度,为游客提供多元化文化体验。

假日期间,通化老城·龙兴里累计接待游客22万人次,营业收入超130万元,晋升全省“网红”打卡地。

在集安,全域重点景区集中开展特色开园仪式活动。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鸭绿江游船码头精彩演绎热闹非凡。高句丽文物古迹旅游景区《神韵高句丽》《你要写集安就不能只写集安》等系列节目好戏连台,累计接待游客3.4万人次,同比增长35%。

辉南龙湾景区另辟蹊径,开展“龙湾漫游季 奇特魔幻之旅”表演活动,累计接待游客3.72万人次,同比增长22.77%,实现旅游收入387.98万元,同比增长23.52%。

通化老城·龙兴里精彩活动轮番登场。

“文化+新业态”创新融合

明媚春光里,通化各地花开成海,赏花游客接踵而来。各重点景区“宠粉”不停,丰富文旅活动让假日“流量”持续攀升。

佟佳江旅游度假区开展“佟佳江·以岸为营露营地”日间野趣活动,新增设施娱乐、江上游船、儿童乐园、烧烤露营等10余项新业态,推出野餐露营打卡、帐篷烤肉多人套餐等系列活动,累计接待游客7.2万人次,同比增长9%。

吉旅万峰通化滑雪度假区打造“滑雪场的假日”项目,开发缆车观光、温泉嬉水、梦水乐园等假日文旅消费业态,累计吸引市民和游客超1万人次打卡游玩。

集安市大吉他广场开启专场音乐会,结合《梦萦高句丽》主题演出,晚间灯光秀、歌舞演绎等,向观众再现高句丽民族文化的风采。节日期间,累计接待游客近23万人次。

集安鸭绿江国门景区创新引入智能机器狗,进行系列展演活动,开启智能旅游新体验,节日期间,累计接待游客3.9万人次,同比增长38.7%。

“五一”假期,通化全市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通过读书观展、沉浸式互动等方式,持续举办人参文化主题书法美术展、葡萄酒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等系列活动,让游客在参观展馆的同时,感受通化特色人文,全市文化场馆累计接待游客5.8万人次。其中,集安市文博场所持续火热,以高句丽历史文化、非遗手工艺品、古代遗址等主题展吸引了众多游客市民,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30.2%。

集安市大型音舞诗画《梦萦高句丽》千年古韵引客来。

“乡村+新内涵”升级焕新

深化乡旅融合,通化市全方位做足“乡村旅游+”新文章,打造乡村旅游消费新趋势。

围绕钱湾“果宿”、下活龙“渔坞”、下解放“红之宿”、通化县“上湖上”民宿等一批“打卡”点,融合红色文化、特色民俗、星空露营等主题,推出登山观日出、围炉夜话、篝火烧烤、赏花踏春、果蔬采摘等特色项目;踏春“迎花开”、采摘“春滋味”、乡村“微度假”等春季假日主题线路。开展辉南县“多巴胺·五一游客互动”系列文艺演出、金川镇“金川·醉春天”五一活动、团林镇“春光无限·团林采摘垂钓”、通化县“杏”福出发健康徒步、柳河“乘风来”首届非遗文化展示等系列乡村文旅活动20余项,乡村“休闲度假”“轻奢旅游”“最美自驾”等深受追捧。

“五一”期间,全域累计接待乡村游游客39.5万人次,同比增长56.78%。乡村民宿“一房难求”,其中,集安长城公馆、“上湖上”民宿、大明牧场民宿连续三天入住率均达100%。

又到一年“尝春”时。节日期间,通化市“舌尖经济”成为拉动旅游消费的新引擎,“菜市场打卡”“美食旅游”等持续吸引游客。

享春味,集安早市人气火爆,荠菜、婆婆丁等热门“春菜”占据着菜市场“C”位,累计吸引市民和游客22万人次,营业收入近400万元。柳河早市人气满满,近70家商铺入驻,当地草莓、山野菜等时令农产品深受游客喜爱,累计接待游客超4万人次,营业收入达120万元。与此同时,集安火盆街、烧烤街、沿江美食街店铺“一座难求”,上座率连续4日均达100%。

“服务+新模式”引流增效

假日通化,欢乐多姿。在展现文旅风采的同时,通化市交通住宿保障充足。“五一”期间,通化机场累计完成运输航班起降30架次,旅客吞吐3961人次,同比增长8.05%,平均客座率88.89%,航运工作安全有序。

全市休闲度假酒店持续“高位运行”,集安重点监测的12家酒店连续3日入住率均达100%;辉南县宾馆、西夹荒生态旅游度假区、天河宾馆连续3日入住率均达85%以上;柳河金佑大酒店、圣豪假日酒店、银河温泉大酒店连续3日入住率均达80%以上;通化县丽景建国饭店、碧云天酒店连续3日入住率均达70%。

与此同时,强化文旅行业监管,聘请专家、成立假日专项督导检查组,对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A级旅游景区、公共文化、博物场馆、重点文保单位等重点部位进行督促检查,累计派出检查人员119人次,检查文旅经营单位101家次,假日文旅市场安全、平稳、有序运行。(李铭)

责任编辑:王乐怡

返回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