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AQI

  • 轻度污染
  • 中度污染
  • 重度污染
  • 严重污染

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工作动态

鹿鸣沃野万象新——长春市双阳区城乡融合发展的破茧之路

  • 时间:2025-08-21 07:24
  • 来源:

清晨,长春市双阳区鹿乡镇的集市已是人声鼎沸,养殖户与南来北往客商的交易声唤醒黎明;

15公里外的国信现代农业园区,温室里的小柿子挂满秧,工人们忙着采摘装箱,脸上洋溢着踏实的笑容;

再向东南方向行驶半小时,齐家镇曙光村里,游客漫步体验,感受朝鲜族民俗……

在双阳,这样的一二三产交织融合场景,正从点到面,重塑城乡融合发展新图景。

2019年底,国家发改委等18部委联合下发通知,长吉接合片区获批成为东北唯一的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双阳区被列入试验区创建范围。

作为试验的重要节点,双阳区承担着连接城乡、联动周边的重任,坚持走在前、干在先、做示范,以“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和“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为突破点,开启了“双战略”驱动的城乡融合探索。

“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以来,双阳区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加速推动产业融合、产城融合,着力构建全域、全业、全时协同发展新格局。”双阳区委副书记、区长姜楠表示,下一步,双阳区将深入探索、不断创新,全力打造市域新城区,为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从“试验”到“示范”,双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已然按下“快进键”。五年多时间,这片鹿鸣之地书写出城乡融合的生动答卷。

找准支点

产业筑基,从单点突进到链条重构

鹿乡镇的八月,空气中弥漫着收获的喜悦。养殖、屠宰、加工、交易、文旅,围绕“一只鹿”展开的全产业链条,在此高效运转。

8月14日,长春世鹿鹿业集团有限公司商品展示大厅内,从鹿肉熟食到鹿茸保健品,上百种产品即将发往全国各地。“我们从2006年的定点屠宰企业,发展到现在拥有四大系列上百种产品的全产业链企业,产值翻了好几番。”总经理嵩之松感慨道。

作为国家试验区的核心承载地之一,双阳区以鹿为媒,推动鹿产业从“养殖+销售”的传统模式,向“养殖+加工+文旅+科研”的全产业链转型。鹿乡镇3平方公里核心区内,电商直播基地、冷链物流枢纽、现代化交易中心拔地而起,“云端”交易与传统集市同频共振,上千家鹿产品店铺林立,推动梅花鹿产业从传统养殖蝶变为三产融合的标杆。

不只是梅花鹿产业,双阳区产业融合的“含金量”还体现在构建多元现代产业体系上。

凭借城乡优质资源,双阳区在产业发展上做好“融”字文章,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吉通机械为核心的汽车轻量化产业园、以海悦药业为代表的医药健康产业园、以金冠电气为示范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园持续发展壮大。

立足城郊型农业特色,围绕打造面向长春的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双阳区“十礼八乡”乡特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平湖大樱桃、奢岭草莓、山河蟠桃、齐家龙丰果、双营香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发展到近20万亩。

瓜果飘香,串联起了城乡要素,甜蜜了千家万户。

与此同时,双阳区以全域旅游为依托,全面推动城乡融合试验区建设从“一处美”,迈向“一线美”,成就“一片美”,构建既打造“风景”,又建设“全景”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国信南山成为旅游度假好去处。

如意湖休闲旅游度假区创新“城区、街区、景区、商区”四位一体的文旅商贸发展模式,国信南山温泉酒店、曙光民俗村引爆近郊旅游市场,端午全国龙舟邀请赛、温泉草莓旅游季打响节庆品牌,神鹿峰获评2024全国“避暑消夏好去处”……

当城市资源沿着产业链“破壁”下乡,当田间农特产借力“云端”入城,这场以产业为纽带、项目为引擎、共富为底色的城乡变革,正为双阳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重点

小镇崛起,从单体规模到系统韧性

走进齐家镇曙光村,153公顷高标准农田如巨幅绿毯舒展。稻田小火车穿梭,科普长廊蜿蜒,精心设计的稻田画讲述着生态农业故事。这个曾因人口外流而沉寂的朝鲜族村落,凭借“三变”,实现涅槃。

农田变良田,全村耕地整体流转至村股份联合社,实施高标准改造,实现粮食“量质双升”。

农品变名品,老旧仓库“变身”现代化稻米加工厂,订单农业+品牌运营双轮驱动,稻米身价倍增。

农房变客房,创新“以建代租”、有偿退出等模式,盘活闲置宅基地,青瓦白墙的朝鲜族民宿深受游客青睐。

近日,曙光村倾力打造的“长春市双阳朝鲜族民俗小镇”成功入选吉林省第六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这是继“长春市鹿乡梅花鹿小镇”之后,双阳区在省级特色产业小镇建设征程上摘得的又一硕果。

近年来,双阳区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支点,将城镇功能升级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实现了“镇域强则产业兴、产业兴则乡村富”的良性循环。

大力实施三乡工程,积极发挥国信、中庆等工商资本在乡村振兴中推动作用,扎实推进双工业强镇、双农业强镇、双旅游强镇建设,引导神鹿峰旅游度假区、齐家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和鹿业、果蔬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辐射带动周边产业上下游联动发展,2024年底,鹿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0亿元。全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6家、联合体发展到13个,农旅融合项目发展到20余个,小城镇已成为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和农民就近就业、转换身份的平台。

双阳区梅花鹿成为百姓的“幸福鹿”。

鹿乡镇依托梅花鹿产业建成特色小镇,完善交通、商贸、文旅等设施;曙光村打造朝鲜族民俗小镇,让乡村风貌与民族文化成为吸引城市消费的“磁石”;奢岭街道“龙头企业+产业链条+集体经济”模式遍地开花,23个行政村与16家企业结成发展联盟,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升至227万元……

寄托万千农民梦想的城镇肩负重任,不再是城乡分割的“边界”,而是要素集聚的“平台”,实现了“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双向互动,成为城市文明辐射农村、城市设施延伸农村、二三产业带动农业的桥梁,成为双阳统筹城乡中的龙头。

攻克难点

制度赋能,从单向发力到共富共美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

破除城和乡二元结构,实现一体化发展,双阳不仅有城乡统筹的创新,更有顶层设计的智慧。

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高位统筹,联席会议制度破除部门壁垒,高效协同。精准承接市级重点任务,自主创新个性举措,构建起支撑融合试验的政策“四梁八柱”,探索出一条具有双阳特色的“融合融活、共富共美”发展之路。

要素融合是关键支撑。双阳区坚持城乡交通“一张网”,打造“人畅其行、物畅其流、农旅共兴”的交通格局,全区农村公路总里程延伸至2589公里,实现通村、通屯、物流网络“三个100%”覆盖;公共服务均等化,义务教育教学联盟体促进优质资源共享,紧密型医共体、多层次医联体建设,让农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这种要素融合打破发展“壁垒”,推动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让农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是双阳区城乡融合的一个重要标尺。

鹿乡镇集市上,养殖户攥着温热鹿茸换取“真金白银”;国信现代农业的温室里,农民化身产业工人“拿工资”;乡村电商服务站内,键盘敲击声将鹿产品送往全国……增收之路越走越宽。

近两年,双阳区精心构建了立体化的农民增收保障网:产业平台创造大量岗位,仅鹿产业就吸纳1.6万余人就业,工资性收入成为“压舱石”;土地流转、宅基地盘活、股份合作,让农民的“死资产”变成“活财富”;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发展到7677家和1107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以前种地靠天吃饭,一年到头攒不下多少钱;现在在国信现代农业上班,每月工资3000多元,单位还给交五险一金,老了有保障,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47岁的张丽丽道出了许多农民的心声。

神鹿峰下,游客笑声回荡;朝鲜族民俗村旁,稻田画随风波动。试点建设五年多,双阳区书写了城乡融合的精彩答卷。

“城与乡”和谐共生、“产与业”融合共兴、“人与景”相映成趣,城乡之间的界限在这里变得模糊,而融合发展的路径却愈加清晰。(孟凡明 王秋月

责任编辑:李佳慧

返回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