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各地动态

榆树市八号镇北沟村:因地制宜 村社一体 探索农民增收新途径

时间:2018-06-01 14:35 来源: 字体显示:

  八号镇北沟村位于榆树市西北部,是我省的北大门,与黑龙江省仅一江之隔。从改革开放到本世纪初期,这里的农业生产都以玉米等传统种植业为主,是一片穷乡僻壤。2007年以来,北沟村立足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大规模发展设施蔬菜产业,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农民增收致富的成功之路。2013年,北沟村被列入农业部、国家信息产业部第三批全国“一品村”名录,昔日的贫困村脱胎换骨,成了远近闻名的亿元村。

  一、敢为人先,迈出增收致富第一步

  北沟村村民勤劳朴实,敦厚善良,不甘落后。上个世纪末,看到邻近的扶余市腰号村农民依靠种植大棚蔬菜逐步走上了富裕路,一些思想活泛的村民感到十分“眼红”。同样是靠近国道102线,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不行。于是,这些村民到腰号村打零工学技术,“照葫芦画瓢”建起了第一批自己的蔬菜大棚。经过精心经营和辛勤劳作,他们也成了村里率先富起来的一小部分人,人均收入超过8000元,高出本镇其他村屯人均收入将近一半,在富裕了自己的同时,也让其他村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二、攻坚克难,党员干部冲锋现阵促发展

  在产业发展初期,由于受“泥水路”、“断头路”的影响,收获的蔬菜销售不及时,效益也大打折扣。同时,部分菜农由于资金周转问题,种菜的积极性也受到影响。面对群众发展设施蔬菜的困难,2007年初,村“两委”干部走遍了全村所有的蔬菜种植户,召开了十多次座谈会,对每户提出的困难做好详细记录。此后,村党总支多方筹措资金对设施蔬菜种植区的道路进行了硬化,并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为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当年,群众的设施蔬菜平均每栋增收1万多元,发展设施蔬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从2012年开始,北沟村设施蔬菜产业实现了迅猛发展,一年内新建设园区3个、大棚133栋,每栋大棚棚室面积都在3000平方米以上。北沟村七组群众在秋收最忙的季节,曾经创下44天建起56栋蔬菜大棚的记录。

  三、因地制宜,产出高效门槛低

  在棚室样式上,北沟村推行水泥桩钢木结构无滴膜保温蔬菜大棚,这种大棚采光好、提温快、抗风雪灾害能力强、单位面积蔬菜产量高。最主要的是相比日光温室等建造模式,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管理相对简单等特点,单栋大棚造价8-10万元(含工作间造价1.7-2万元),普通农户都能投资得起。北沟村大棚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大”,单栋大棚长多为200米(最大的长260米),宽统一为16.20米,高3.8米,面积均在3200平方米以上。在种植时间上,对应南方北方蔬菜上市情况实行错峰种植,其特点是春菜北运,秋菜南运,价格优势明显。以一个蔬菜大棚计算,春茬黄瓜20吨,秋茬西红柿40吨,可产套种豆角2.5吨,按照去年的菜价计算,年产值可达14.5万元,去除生产成本4.5万元,纯收入10万元。

  四、抱团发展,托起强村富民梦

  为改变群众单打独斗、规模上不去、信息闭塞、产销脱节等问题,2014年由北沟村村委会牵头,成立了榆树市北沟村金土地绿色蔬菜合作社,引导种菜户走合作发展道路,大家共享信息、共享技术、共御冲击、共抗风险,为农户解决了后顾之忧,使棚膜园区的建设管理更为科学高效。在管理模式上,北沟村将设施蔬菜种植户分为7个相对独立的产业园区,统一由合作社管理,各大棚种植农户独立经营。合作社提供建设用地串地、融资(贷款)管理、无害化生产、生产资料零利润购销服务、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产品信息发布等事宜。这种村委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不但让农民从中尝到了甜头,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更使北沟村的设施蔬菜产业走上了快车道。

  五、培育市场,畅通销售渠道

  2013年,为适应市场需求,推进设施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北沟村依托上级政策,投资460万元成立了金土地蔬菜市场有限公司,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市场内建有封闭蔬菜存储库21个、露天蔬菜挑捡摊位28个,由村集体负责日常管理和设施维护,每年向租赁存储库的客商收取租金11万元。批发市场的建立,极大方便了蔬菜客商,规范了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有效提高了北沟村蔬菜产业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并催生出了十多名以此为专业的经纪人队伍和大批分拣装箱、装车队伍。目前,北沟村的蔬菜产品除供应本省市场外,与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供销关系,部分蔬菜产品通过绥芬河口岸销售到了俄罗斯远东地区,实现了产销环节良性对接。

  目前,全村5个自然屯770户农民,共发展蔬菜大棚803栋,基本实现了屯屯有园区,户户有大棚的规模化发展,设施蔬菜年产值近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万元。全村每年通过大棚蔬菜种植转移安置劳动力3400人,年消化农民剩余劳动时间200天以上。现在北沟村人人都在蔬菜大棚里劳动赚钱,留守人员没有了,家庭和谐幸福了;农闲时天天有活干,赌博迷信的少了,屯内风气正了;群众遇事第一个想到的是村委会,干群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北沟村大力发展设施蔬菜,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闯出了乡村振兴一片新天地。

责任编辑:丁晓云[打 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