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州:打造特色产业“金钥匙”
时间:2019-02-18 13:31 来源: 字体显示:大中小
延边州依托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全面提升特色产业的生产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着力打造特色产业的“金钥匙”,培育乡村振兴的“新引擎”,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延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2018年,州特色产业实现总产值31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5%以上。
一、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大力推进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延边州积极发挥人参、食用菌支柱产业作用,推动特色产业全面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名片产业。目前,全州林下参留存面积达到30万亩,非林地栽参2万亩,人参产业产值35亿元;食用菌生产规模达16亿余袋,产值60多亿元。一是打造人参产业完整链条。加快推进人参产业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和集约发展,有效缓解林地资源枯竭压力,保证人参产业的健康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敖东人参产业园、延吉人参产业园、珲春人参园和图们凉水健康产业园等为主的人参深加工产业布局。深入实施人参品质提升工程,围绕优供给、兴产业、提质效,积极培育“长白山”系列特色名优产品品牌。先后创建25个“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料基地,22个省级非林地人参标准化基地,“敖东”“紫鑫”“金立华”“丹华”等已经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和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12户企业51个人参产品成功争创“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10户企业取得了地理标志产品认定。二是推进食用菌标准化生产。不断强化食用菌产业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实施精品化战略,巩固深化“汪清县汪清黑木耳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品牌效应。依托延边州农业科学院食用菌所等菌种研究所,建设30余个标准化菌包厂、90余个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积极推进食用菌统一制种、统一菌包、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三是积极培育新兴特色产业。充分利用退耕还林、林地清收有利时机,积极参与谋划还林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培育五味子、蓝莓、黑果腺肋花楸、软枣猕猴桃、油用牡丹等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浆果产业,增强发展后劲。目前,全州浆果种植面积发展到10万亩。
二、做精做优特色产业,积极培育脱贫攻坚新增长点
在省农业农村厅的大力支持下,延边州在做精做优主导产业上下功夫,把优势主导产业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成为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扶贫产业。一是加强特色产业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我州特色产业龙头企业社会职能及科技支撑、带动示范和引领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导贫困村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促进贫困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产业脱贫。目前,累计68户特色产业龙头企业与80个贫困村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二是加强特色产业带动作用。积极谋划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业链条长的特色产业项目,有效发挥区域经济带动作用。累计建设汪清县富硒黑木耳固体饮料、汪清桃源小木耳产业园、珲春华瑞参业新扩建等10个3000万元特色产业项目,总投资近17亿元,预计产值25.8亿元,带动7200户15000余人脱贫。三是加强特色产业绿色发展。积极培育汪清天成黑木耳批发交易市场,年交易黑木耳近2万吨,交易额近10亿元,发挥市场带动农民增收作用。引进净宇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万吨级生物质综合循环利用项目,年处理废弃菌菌袋10万吨,生产菌袋颗粒3万吨,初步形成了菌种研发、设备生产、菌棒加工、标准化基地、批发市场、废弃菌棒回收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良好态势。
三、服务支持特色产业,不断提升产业服务保障能力
延边州坚持人才先行、技术扶持、政策兜底导向,推动特色产业提速升级。一是积极培育人才队伍。充分利用延边大学药学院、延边农科院、延边民族医药研究所、延边医药研究所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敖东药业、力源药业、华康药业、国家参茸检测中心等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的科研优势,并聘请国内13位权威农业专家作为我州特色产业发展科技顾问,通过现场会、经验交流、学术研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渠道,有计划的培养、锻炼一批有专业特长的乡土人才队伍。二是加强科技支撑服务。利用延边州与韩国、日本多频次广泛交流的优势,积极推进人参等特产业与韩国产业的对接,通过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式为延边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引进低温低压提取浓缩、红参精深加工等国际先进生产加工技术,以国际视野规划延边特色产业技术发展。三是强化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扶持,有效整合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东西部协作等“国字号”政策资金12亿元。为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我州先后出台《延边州人参产业发展条例》《非林地栽参政策性保险实施方案》《食用菌政策性保险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全力保障我州特色产业健康发展。2018年,仅食用菌政策性保险工作,全州8个县(市)共承保食用菌1.9亿袋,保费收入1235.14万元,赔款支出1037.46万元。
四、创新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产业深度融合互促
特色产业不仅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而且成为我州制药、食品、旅游等主导产业的重要支撑。一是推进“特色产业+工业”发展。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引进战略投资,撬动各类社会资金超过百亿元,通过改组、兼并、合作、技术入股等形式,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提高特色农产品加工能力,提升了特色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加强与制药、烟草、食品等工业企业合作,通过优质原材料供给和产地优势,提升特色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一产接二连三”发展。二是推进“特色产业+旅游”发展。积极推动特色产业与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民俗餐饮等深度融合,利用延边山青水绿的优势旅游资源,结合图们江文化旅游节、龙井梨花节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加快产业融合发展。2018年,延边接待游客2422万人,实现旅游收473亿元,通过旅游业带动特色产业增收近30亿元。积极开展延边特色旅游商品品牌建设,举办“鲜到延边·购点啥”最受欢迎土特产品评选活动,评选45个“最受欢迎延边土特产品”,授权使用“延边土特产旅游商品”品牌商标,并入选首批《延边土特产旅游商品名录》。目前,“赏美景、尝美食、购特产”已成为游客赴延旅游新亮点。三是推进“特色产业+互联网”发展。将特色产业市场瞄向互联网,加强延边大米、人参、黑木耳等特色农产品与互联网的深度合作,支持建设淘宝“兴农扶贫馆”“京东·延边馆”、京东“延边扶贫馆”等线上电商平台,重点农特产品实现线上线下交易,不断提升延边“地标产品”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