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各地动态

图们市月晴镇水口村:农村改革富山乡

时间:2019-07-15 10:30 来源: 字体显示:

  边境村屯空心化、老龄化问题突出,怎样把闲置的土地变成群众的“铁饭碗”?图们市月晴镇水口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党支部+集体农场+农户”模式,吸引村民以土地入股,实现“农民变股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三大转变。

  破解土地“碎片化”,土地流转得股份

  “年龄大,干不动活,多亏国家土地流转政策,让我们圆了致富梦。”水口村年过七旬的金大爷说。

  水口村地处中朝边境,朝鲜族人口占98%,耕地面积150公顷,家庭经营以种植、销售水稻和玉米为主。改革开放后,村里青壮年劳动人口大多外出打工,耕地或无人耕种,或被外来户低价承包,因此产生了土地承包纠纷、人员管理难、贫困户保障难等问题。

  2007年以来,水口村抓住国家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及州委、州政府《发展专业农场促进土地流转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机遇,村委会牵头成立了全州第一家股份制合作专业农场——水口村便民粮食种植专业农场,对入股土地以高于市场流转价格给付租金并在年底按股分红,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当时,该村将土地设为1500股,人均占有农场股份4.79股。其确定的土地入股保底分红主要方式是,国家种粮补贴资金归承包户,土地租金在当时市场价格每公顷1300元的基础上再增加500元,达到每公顷1800元,每10年为一期,每3年一调整。在农场初创的前几年不分红,收入全部作为农场和村集体积累,以后每年纯收入的30%按照股比分配给农户,剩余70%作为农场发展资金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积累资金,农民享有股份。

  册外地变生产力, 农民利益得保障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大量属于村集体资源却游离于村集体监督之外的册外地被占有者无偿使用。

  针对这一现象,水口村着眼农民实际利益,从处理好村民与村集体的关系出发,认真落实《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权经营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方案》,将全村册外地重新进行了外业测量和清查,共清查出册外地35公顷,从中拿出一部分解决了6户农民在二轮土地承包中先弃地后要地的问题,带领其共同致富,将剩余册外地在全村按二轮土地承包时的人数进行了均分,并对经营主体颁发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可对外流转、可抵押贷款,解决了农民融资难问题,保障了长远经济利益,夯实了农村基础政权。

  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实现效益最大化

  一改普通家庭农场和专业农场“单打独斗”式经营, 成立集体股份制专业农场,这是水口村实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新思路。

  水口村便民专业农场在统一种子、化肥、农药采购等工作的同时,积极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高光效栽培、优良品种应用等科学技术,聘请种田能手,负责育苗、农机操作、田间管理、收割等全部工作,在育苗播种、田间管理、农作物收割、产品存储等方面实行标准化管理,保障了产品质量安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市场销售价格,解决了劳动力短缺问题。

  为实施品牌战略,2012年,水口村注册了“水香牌”有机大米品牌。2015年,整合资金170余万元新建面积500平方米的粮食加工厂,购置生产设备12台,安装生产线1条。村里与北京久方方正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统一包装、包销产出的大米,价格为每公斤30元,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2018年,全村仅销售大米一项,收入就达到10万元以上。通过对稻米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管理,水口村既实现了整村效益的最大化,又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

责任编辑:丁晓云[打 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