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各地动态

吉林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增收见闻

时间:2019-08-30 08:48 来源: 字体显示:

  群雁要靠头雁领。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吉林市按照“培育一个龙头,带动一大产业,致富一方百姓”思路,推行“龙头企业+农户”多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农户进入产业经营,促进农户增收和农产品加工业水平的提升。

  7月31日,一场雨给“辣椒小镇”——磐石市牛心镇带来生机。雨过天晴,长条村村民刘秀珍来到地里除草。刘秀珍动作麻利,不像年近七旬的妇女。

  刘秀珍在2018年与省鑫达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按照统一提供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回收加工的“四统一”要求,签订了8亩辣椒种植合同,每亩地投入成本1000元左右。辣椒收获后,鑫达农牧按照合同收购了辣椒。她算了一下账:每亩地比往年种玉米增收3000元,总计增收2.4万元。

  去年尝到甜头的刘秀珍,今年早早就和鑫达农牧签订了种植辣椒的合同。

  带动刘秀珍种植辣椒的鑫达农牧是一家集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开发、加工、销售,农业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企业。

  目前,鑫达农牧共上市“蔡姐”免洗酸菜、辣椒酱、花生休闲食品等50多种产品,拥有“蔡姐”“锦朝天惠”等注册商标。产品不仅销往国内各地,还出口到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

  几年来,鑫达农牧在磐石市13个乡镇建立产业基地1万亩,为3000多农户提供辣椒种苗,高价回收鲜品辣椒3万吨,带动这些农户户均增收2000多元。

  与鑫达农牧一样,在桦甸市也有两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带领农户增收方面做得有声有色。

  桦甸市的田谷有机食品有限公司有两个生产车间,一号车间2.2万平米,二号车间1万平米,均为封闭区域。记者站在玻璃幕墙外看到,数十名身着工作服的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董事长田作芬说,公司总投资1.6亿元,主营有机乳酸菌酸菜,年产量可达2万余吨。此外,有机乳酸菌木耳年产量可达2000吨,有机黄瓜年产量可达3000吨,有机豆角年产量可达2000吨。公司年总产值3.2亿元。

  3年前,公司在桦甸市桦郊乡成立田谷科技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有机蔬菜产业基地3000亩,与1000多当地农户建立代种、联种、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关系,实现户均年增收1.4万元。

  “前几天,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新增部分课件,桦甸市著名女企业家潘淑红成为课件《闯出致富路 甘为孺子牛》的主角,她带领群众科技致富的故事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在去往桦甸金牛牧业的路上,桦甸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起了该公司负责人潘淑红的事迹。

  今年45岁的潘淑红,在桦甸东部山区长大,8岁起就帮家里放牛。2006年,她开始创办育肥牛场,当年出栏育肥牛200多头,纯收入30余万元,闯出了一条致富路。

  创业成功后,潘淑红想要带领更多的农户养牛致富。

  在潘淑红的带动下,她所在的桦甸市二道甸子镇及周边乡镇有1650户从事黄牛养殖业,户均增收5万元。

  在金牛牧业的现代化生产车间,潘淑红依然聊着企业和农户合作的话题。她说:“当地的养殖户都知道晚上6点钟以后打电话给我,养殖户问的任何黄牛养殖问题,我都耐心解答。我还引导他们由分散饲养向规模饲养方式过渡,由林下放牧向圈养育肥方式过渡。这些人因为养牛而增收后,就成了‘活广告’,不少周边乡镇的养牛户也找上门来要求与企业合作。”

  “截至2018年末,全市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1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70多家,其余为市级龙头企业。2018年,这些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276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领办创办合作社66个,流转土地1.9万公顷,带动联结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116个,带动建设种植基地21万公顷,带动农户38万户,户均增收3660元。企业用工总数3.7万人,其中农民工2.7万人。这些企业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已经走在前列,他们为农户提供增收途径,激发他们致富的欲望。他们在和农户的合作中实现互补共赢,让企业成为带动一方发展的主力军,实现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增收,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吉林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丁晓云[打 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