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江城传承 传承优秀文化振 兴美丽新乡村
时间:2019-08-30 09:02 来源: 字体显示:大中小
“松花江,江水清,夜来雨过春涛生,浪花叠锦绣縠明。乘流直下蛟龙惊,连樯接舰屯江城。”吉林市地处长白山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松花江畔,这座沿江的城市在新时代勇立潮头,挖掘农耕文化的优秀基因,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
北方农耕文化的精粹之地。早在3000年前西团山文化时期,中国北方农耕文化就在此发源。汉唐时期,农耕文化和游猎文化在此会集,并与中原文化相互融合。至清朝这里成为皇粮贡米的重要基地,顺治年间在吉林市设立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专门为清朝皇室贵族置办东北地区的各种特产。史上曾有“南有江宁织造,北有打牲乌拉”之称。在今天的吉林大地上,昔日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的辖区,已成为江城人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全市318户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200多户涉农企业、1万多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继续传承着北方农耕文化的光辉,让江城各类农产品享誉全国,走向世界。
物产丰足富饶的天赐之地。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色。吉林市有传统的“东北三宝”,同时也是东北优质食味水稻、鲜食玉米和长白山特产核心产区和集散地。桦甸的林蛙、永吉的柞蚕久负盛名。全国最大的设施芦笋种植基地和鲜芦笋出口基地,省内最大的木瓜、火龙果、大樱桃等产业园,在冰雪雾凇之城落地生根。食用菌、紫苏、月苋草等产量居于全省前列,其深加工产品远销欧美。黄松甸黑木耳、二道甸子人参等走出大山,广销全国。贡米之乡核心品牌——“万昌大米”“大荒地大米”“舒兰大米”等一大批优质农品名誉海外。2013年,吉林市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粳稻贡米之乡”。2017年,市政府评选了“吉林市农产品十大区域公用品牌”。2018年,舒兰市获得了“中国生态稻米之乡”称号。
乡村善治美丽的宜居之地。“一城山色半城江、青山环绕如画屏”,站在新时代,吉林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乡村建设,韩屯的“雾凇岛”、蛟河的六家子、舒兰的二合雪乡等一批美丽乡村成为城里人向往之地。在东部山区、半山区,依托长白山脉特色山水优势,依山水而造,形成“小如碟、大如盆、长如带、弯如月”的乡村布局;在中部平原区,依托优质水稻、玉米种植区特点,形成田成方、水成系、渠相通、路成网的农田景观;在城市周边,依托城市近郊区位优势和农业生态服务功能,建设“早春踏青赏花、盛夏游湖垂钓、仲秋休闲摘果、寒冬雾凇冰雪”的环城都市休闲农业圈。2018年,吉林市评选了休闲农业“十大景区”“十佳最美民宿”,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的垃圾收运体系,应用了地埋式环保桶、磁脉冲矿化垃圾处理等新模式,乡村面貌有了更高的颜值,给创业兴业提供了更优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机遇。
农业转型升级的创新之地。吉林市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冷资源”的开发利用让黄桃、提子、香梨这类夏秋季节的水果实现了在冬季成熟上市。有着110年历史的吉林市农科院等4家农业科研机构和1所农业专业院校,为江城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科研基础。2016年,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把全省唯一的试验站落户吉林市,已经试验示范粳稻品系、品种共1700多个。省内最大的互联网农业合作联盟——吉林市可视农业联盟,努力打造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承载者和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