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各地动态

沃野田畴铺锦绣 美丽乡村入画来——白城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走笔

时间:2022-11-11 13:41 来源: 字体显示:

  晚秋初冬,鹤乡大地阡陌纳银沃土藏金。行走在广袤的乡村田野,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个扶贫产业喜结硕果,一片片荒山变身“聚宝盆”,一座座摘掉“贫困”标签的村庄美丽整洁,一张张笑脸阳光灿烂……

  继全市5个县(市、区)全部摘帽、38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之后,白城把握“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的机遇,在高处“布局”、在新处“施工”、在实处“落子”,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实施了一批符合市情、符合实际的特色做法和创新模式,推动乡村振兴,为乡村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

  思路明 产业兴 效益显

  发展产业是实现乡村脱贫的根本之策,培育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白城市委、市政府狠抓产业扶贫这个核心,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完善产业振兴机制,围绕群众真受益、振兴真见效,把农村脱贫的基点放在上项目、兴产业上,创新乡村振兴工作载体,从整体上提升质量和水平,有针对性地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做到了项目全覆盖、振兴有保障,让贫困村“化蝶起舞”,使贫困农民“华美转身”。

  ——重点工作有序落实。实施巩固提升、产业振兴、乡村建设、文化兴村、党建引领“五大行动”,建立“四网一点”动态监测体系,继续开展“三帮扶一推动”活动。实施“增收计划”,村级光伏电站今年以来实现收益6581万元,庭院经济规模达到25万户、23万亩。去年95个创建村通过省级考核验收,今年84个示范村创建工作全面展开。“智医助理”系统全部投入运行,累计接诊16.6万人。洮南万宝、镇赉坦途、通榆瞻榆、大安两家子被认定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农作物和粮食作物实播面积分别比去年增加84.7万亩、102.5万亩。有效应对两轮强降雨引发的农田渍涝,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56万亩。推广落实保护性耕作676万亩。全市491万亩未利用地完成调查和数据库建设,组织镇赉县、大安市两地申报国家盐碱地等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全市在建盐碱地治理项目48个、总规模41万亩。

  ——肉牛产业提速发展。坚持“四化”举措,启动实施“11252”工程。出台冻精补贴实施细则,扶持德信公司扩建育种场、加快发展壮大。通榆吉运养殖规模突破3万头,镇赉和合牧业达到1.3万头,大安两家子万头肉牛养殖、通榆10个千头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开工建设,洮南东北牧业、中农吉牧养殖场改造和洮北满壮养殖场一期工程完工。全市肉牛养殖量达到50.8万头,进入扩量与提质同步加速的“快车道”。

  ——农产品加工业快速推进。梅花四期年产2万吨黄原胶及延伸产品、年产30万吨柠檬酸一期开工建设,产值百亿级的玉米深加工产业初具规模。益海嘉里1万吨杂粮、昌河米业2万吨米糠油等项目有望年内竣工投产,德翔1亿只肉鸡全产业链项目落地开工。上半年,以梅花、飞鹤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业及食品制造业产值增长43%,有力拉动了工业经济增长。

  创平台 强举措 补短板

  要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和办法破解乡村振兴中面临的体制瓶颈、机制障碍和深层矛盾,充分激发扶贫开发的内生动力。近年来,白城市委、市政府坚持把重点敲定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创新开展乡村振兴版“三帮扶一推动”、建设“智医助理”平台、“五大行动”、实施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等做法,抓住重点和关键,积极谋划新的举措。通过政策组合叠加,筑牢多重保障线,贫困的“痛点”“难点”在哪里,扶贫开发的脚步就跟进到哪里。

  ——确保粮食安全。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防止旱涝急转,全力抗灾保丰收。开展乡村排水设施整治提升行动,全面整治修复“三沟”,力争新建高标准农田60万亩以上。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抓好1个万亩核心示范基地、5个千亩级辐射示范基地。加强安全储粮和粮食产后服务设施建设,年内必保完成“地趴粮”减少70%的目标。研究组建盐碱地综合治理国有投资公司,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参与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抓好大安市、镇赉县国家级试点创建,打造全国盐碱地综合治理示范区。

  ——大力发展以肉牛为重点的畜牧业。坚持良种化繁育、规模化养殖、精深化加工、品牌化打造“四化”举措,抓好肉牛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全国最大的肉牛种源供应基地,落实冻精补贴资金,确保肉牛良种化率走在全省前列。实施优质能繁母牛扩群增量工程,抓好通榆草原红牛提纯复壮。力争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70万头,吉运20万头屠宰加工、和合10万头屠宰加工项目按计划竣工投产。借鉴肉牛产业发展模式,加快乳品、肉羊、生猪、禽类产业扩能升级,确保飞鹤奶牛养殖基地、牧原400万头生猪养殖、德翔1亿只肉鸡全产业链项目建成投产,推动白城“六畜兴旺”迈上新水平。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坚持建管并重,抓好道路、供水等16个专项行动,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提升”行动,对照“九有六无”标准和“五个全覆盖”要求,通过“干净人家”评比、“爱心超市”积分兑换、“孝老餐厅”建设等载体,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高质量完成84个省级示范村创建任务。

  争排头 树样板 促振兴

  紧扣生态农业,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以完善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为关键,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建立符合实际的产业联结、组织联建、治理联动机制,建成一批农业产业强镇、美丽休闲乡村,构建乡村振兴的“白城路径”。

  ——创新衔接举措,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大力实施脱贫成果巩固、产业就业衔接、基础设施建设衔接、公共服务衔接、社会保障衔接和帮扶政策衔接六大工程,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有效发挥创新示范带动作用,实现脱贫人口生活条件和农村整体面貌的根本改善。

  ——创新发展载体,振兴现代农业。坚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创新开展整地增粮、科技兴粮、以水保粮,加快打造东北“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为全省粮食增产、国家粮食安全贡献白城力量。

  ——创新实施生态农业“粮食提升”工程、生态牧业“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生态渔业“绿色养殖”工程,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性耕作等重点项目,做优绿色知名品牌,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创新城乡融合,推进乡村建设。实施乡村公益事业建设、村屯环境整治、“四好农村路”建设等13项专项行动,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积极开展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争创活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到“十四五”期末,所有行政村全部打造成A级以上标准示范村,让更多产业兴旺、幸福和谐的“美丽乡村”在白城遍地开花。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从借鉴摸索中前行,到总结可借鉴推广的扶贫“白城经验”,到探索实施“双带四增”产业扶贫模式,再到创新启动实施“五大行动”、建设“智医助理”平台……一路走来,白城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脚步笃实而坚定。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从脱贫到乡村振兴仍需闯关夺隘。白城将继续保持攻坚态势,建立健全攻坚长效机制,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乡村振兴的“白城样板”,彻底撕下贫困的标签,贴上亮丽的名片。

责任编辑:吉林省农业农村厅_丁晓云3[打 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