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写振兴华章——永吉县马鞍山村的甜蜜崛起之路
时间:2024-12-18 12:56 来源: 字体显示:大中小
在永吉县西阳镇,马鞍山村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凭借葡萄产业熠熠生辉,踏上一条充满希望的甜蜜崛起之路。葡萄产业蓬勃发展,不仅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近年来,马鞍山村葡萄种植规模持续扩大,目前全村葡萄种植面积达400公顷,占耕地面积的72%,近500户种植户精心耕耘,1800栋葡萄大棚错落有致。
2024年,全村葡萄总产量1500万斤,销售收入突破700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4万元。这些骄人的数字,如同闪耀的星光,见证了葡萄产业在马鞍山村经济版图中的主导地位和强大支撑力量。其影响力辐射至周边,形成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带动200余公顷的葡萄种植,进一步激发了区域农业经济的蓬勃活力。
品种研发与技术创新
智慧结晶点亮产业之光
马鞍山村党支部书记金永革是有30多年葡萄种植经验的行家里手,精心雕琢着葡萄产业的未来。2012年,他成功研发“金红娃”品种,该品种适应北方寒地气候,抗病能力强,口感纯甜如蜜,且耐储存,一经上市便迅速征服了市场,当年就让马鞍山村的葡萄销量实现飞跃式增长。此后,“金红娃”葡萄苗畅销东北三省,并成功打入云南、上海等南方市场,销量逐年攀升,为村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
金永革并未满足于此,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2021年,他引入磁化水设备,通过滴灌浇水方式,分解土壤中的农药、化肥残留,实现葡萄的增甜增产、早熟增收。这一创新技术,如同为葡萄产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不仅提升了葡萄品质,使其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更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为了让全体村民都能在葡萄产业中受益,金永革积极推动技术推广与人才培养工作。每年,村党支部都举办一到两次葡萄技术交流会,金永革毫无保留地分享种植技术和经营心得。此外,根据村民的实际需求,他还邀请果蔬专家为村民答疑解惑,将先进的种植理念和技术传递到每名村民手中。这些技术交流活动如同一颗颗知识的种子,在马鞍山村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众多村民踊跃参与,汲取知识的养分,逐渐成长为技术精湛、管理有方的葡萄种植能手。目前,全村已有42人荣获市级高级果农培训证书,45名获得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毕业证,葡萄种植的专业技能得到了质的提升,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产业发展带动就业
甜蜜果实惠及全体村民
葡萄产业的蓬勃发展,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为马鞍山村的村民遮风挡雨,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在种植和收获的季节,葡萄大棚里热闹非凡,众多村民在这里找到了增收的机会。63岁的张淑琴,因年龄和家庭原因无法外出打工,在葡萄大棚里打零工,每天能挣100元,一年下来收入2万多元。在葡萄种植和管理高峰期,全村单日用工可达650余人,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让整个村庄充满生机与活力。
随着大棚种植技术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村民积极投身其中,大棚数量快速增长,大棚种植不仅显著提高了葡萄的产量和品质,还巧妙地延长了葡萄的上市时间,如同为葡萄产业装上了“加速器”,进一步提升村民的经济收入,让甜蜜的生活更加持久。
为了推动葡萄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2024年6月,马鞍山村成立葡萄产业协会。协会如同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将种植户紧密团结在一起,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广阔平台,在协调生产经营活动、联系科研与市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品牌建设延长链条
凝聚力量塑造产业名片
早在2008年,由永吉县罗圈沟葡萄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的“罗圈沟”葡萄商标,如同一个闪耀的标志,荣获省名牌产品称号。随后成立的葡萄协会实行“四统一”标准,即统一价格、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统一卫生标准,如同精心打磨的工艺,使马鞍山葡萄的品牌形象更加鲜明亮丽。
在销售模式上,马鞍山村独具匠心,多元发展拓展产业空间。在202国道旁,一座“马鞍山村特色农产品销售市场”拔地而起,免费为村民提供展示和销售农副产品的场地。市场分为水果、蔬菜销售区和鲜活、家禽销售区,每个区域都热闹非凡,有力地推动了本村特色产业品牌的发展壮大。
同时,村里与旅游公司携手合作,在村部设立旅游业务代办点,精心策划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农家乐旅游项目。每到采摘季节,村庄宛如一个欢乐的海洋,日均接待游客500人左右。游客在这里不仅能品尝到新鲜美味的葡萄,还能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农家土特产也备受游客喜爱,成为村民增收的新亮点,为农户带来丰厚收入。
为了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马鞍山村积极谋划葡萄深加工产业,如葡萄酿酒、葡萄干制作等。这些深加工项目如同“魔法工厂”,将葡萄转化为更具价值的产品,不仅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如同拓宽了产业的航道,增加了葡萄产品的销售收入,产业链条得到有效延伸。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
红色引擎驱动产业前行
在马鞍山村葡萄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党建引领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立产业化党组织办公室,创新推出“产业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党组织积极履行服务职能,如同贴心的管家,全力整合各方资源,为村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技术培训、销售渠道拓展、贷款协调等,为产业发展搭建坚实的平台。
同时,党组织的带动职能也发挥得淋漓尽致,通过党员先锋模范带头、政策引导扶持和典型示范引领,吸引更多村民投身葡萄产业。党员种植大户与无产业户结成紧密的帮带对子,携手共进;动员非种植户通过土地出租或入股等方式参与经营,共同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有效扩大种植规模。在党组织的坚强引领下,葡萄产业规模如滚雪球般不断壮大,种植户从1998年的52户增长到如今的483户,6个葡萄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会员数量达到313户,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红色动力。
展望未来,马鞍山村将继续沿着这条甜蜜崛起之路奋勇前行。加大投入力度,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积极拓展产业链,将葡萄产业与休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打造“三位一体”的产业链条;加强品牌建设,提升马鞍山葡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将其打造成辐射全镇乃至全县的农业特色产业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