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春耕“奋进曲” 绘就农业新“丰”景——双辽市东明镇春耕备耕生产记事
时间:2025-05-19 14:54 来源: 字体显示:大中小
春风拂沃野,春耕忙正酣。近日,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双辽市东明镇的田间地头热闹非凡,农民们正抢抓农时,全面投入到春耕备耕生产中,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画卷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徐徐展开。今年,东明镇立足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春耕备耕各项工作,在政策领航、物资就位、科技赋能和产业多元的共同作用下,正向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大步迈进 ,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书写着精彩篇章。
政策领航 吹响春耕号角
东明镇在党的富民政策引领下,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全面推进春耕备耕各项工作,为春耕生产按下“快进键”,确保全年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
“春耕备耕是全年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我们必须早谋划、早行动,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东明镇党委书记李春雷说。东明镇现有耕地面积5680公顷,2025年的种植计划早已敲定:计划种植水稻3400公顷、玉米2000公顷、花生240公顷、大豆40公顷。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镇政府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
为了满足春耕需求,农资筹备工作至关重要。全镇需要底肥2800吨、追肥2400吨;水稻种子170吨、玉米种子40吨、花生种子48吨。目前,这些种肥已全部顺利到户。走进东明村农户张大爷的仓房,只见各种品牌化肥、种子堆得满满当当。张大爷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你看,这该有的农资都备齐了,就盼着天气变暖地温上升,把这些种子种到地里,今年肯定又是个丰收年!”
科技赋能 助力春耕提质
科技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自3月末至今,东明镇水稻育苗面积达到50公顷,嫩绿的秧苗在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每一株都承载着丰收的希望。走进铁洛村的水稻育苗大棚,满目翠绿,秧苗整齐排列,长势十分喜人。据了解,近期农技人员已入户指导苗床管理达100余人次。铁洛村共有1500栋大棚用于水稻育苗,育苗数量逐年攀升,水稻育苗产业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村民薛英是铁洛村的种植大户,她体验到了水稻育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红利,大棚数量逐年增加,家中的50余栋大棚,共培育了90000盘水稻秧苗。目前,部分农户已经开始进行水稻插秧。
引入新品种,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东明镇从黑龙江引进水稻新品种250公斤,决定示范面积5公顷。通过示范种植,为农户们提供更优质的种植选择,让大家看到新品种的优势,从而带动全镇水稻种植水平的整体提升。
为了让农户更好地掌握农业新技术、新方法,东明镇积极组织开展春季农业科技培训,已举办培训26场次,参与培训人数达2500余人。农户王大哥兴奋地说,“以前遇到病虫害,不知道该怎么办,听了专家的讲解,心里老有底了!”
创新模式 激活春耕活力
创新玉米种植模式,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玉米“大垄双行”种植技术成为当地一大亮点。东明镇选取吴家村100公顷土地作为“大垄双行”集中连片种植示范点。农户们按照农技人员的指导,将垄距设定为1.20米,每垄种两行玉米,小行距为0.5米,大行距为0.7米,适当提高种植密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植物营养吸收,为粮油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空间。
在操作过程中,吴家村首先科学测土配方施肥,采用的肥料是吉林天夫化肥厂的有机无机复合肥和智联农业提供的优质有机肥相结合,这样既减少了化肥的残留,又大大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吴家村选择的种子是黄金蜜,保苗7.8万至8万株左右,增产效果明显,以肥保密、以密增产。接下来,吴家村将从飞防等管理措施上继续努力,预计增产10%至15%左右,每公顷增收3000元以上,相比传统种植模式增产2500公斤至3500公斤。
挖掘“庭院经济”潜力,围绕“辣椒”产业做文章。3月8日,东明镇与长岭县信誉农资经销处举行辣椒种植订单签约仪式,依托“路边经济”“庭院经济”等闲散土地,计划种植38公顷辣椒,这一举措为当地农户带来了新的增收希望。村民李大姐兴奋地说:“以前家里的院子和路边的空地都浪费着,现在好了,能种辣椒,还有企业收购,好事啊,我打算多种些,就能多挣点。”截至目前,各村已完成起垄工作,预计5月下旬启动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