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各地动态

一宿一风景——看通化市如何以“小民宿”撬动“大旅游”

时间:2025-08-07 11:06 来源: 字体显示:

近年来,通化市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围绕康养主题,不断挖掘特色旅游资源潜力,积极培育壮大民宿产业向高端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通过“政策赋能+业态创新”,一批优质特色民宿在青山绿水间“百花齐放”,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还助推了乡村经济增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清晨,一缕阳光穿过云层照进位于东昌区金厂镇的通化华润希望小镇,红瓦房、人工湖、水稻田等景色在山谷间绘成充满诗意的乡村振兴山水画。今年6月,小镇正式投入运营。其中,望春山硒悦温泉酒店包括10栋单体别墅客房45间、3栋联体建筑客房13间,配套有公区大堂、精酿坊、邻水廊道、观景平台等,并推出室内外温泉、精酿啤酒屋畅饮、户外露营烧烤等项目。新建的综合服务中心、村民服务中心、市集连廊、沿街商铺等建筑,丰富了小镇产业结构,打造了环境优美、欣欣向荣、独具通化特色的“田园综合体”。

“第一次来小镇,这里环境优美,酒店的各个空间都充满了自然元素。在小镇农特产品展销中心,我购买了很多当地的土特产,真不错!”游客万欣说起游玩感受,竖起了大拇指。

位于通化市区的佟佳江旅游度假区,山体植被丰富,生态环境极佳,小木屋、“太空舱”、帐篷营地等风格各异的民宿点缀于青山碧水间,吸引各地游客到这里打卡、观光、休闲。

山林为木,炭火为引,在佟佳江枫火渔营户外露营地帐篷里,抬头是湖光山色,身边是好友笑谈,微风拂过,既浪漫又惬意。山脚下,一间间风格各异的独栋木屋整齐排列,在这里,暂别城市喧嚣,把一身疲惫交给大自然,让心灵回归纯粹。夜晚,住在“太空舱”里,亲近自然,换种方式“躺平”,在“太空舱”里遇见不一样的的星空与山河。

“来这里住了好几次,民宿很有特点,出门就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还有自助烧烤美食,让人来了就不想走。”游客张先生说。

近几年,到通化县四方山看日出成了不少本地人必打卡的项目,而山脚下的“上湖上”民宿,依托四方山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东北抗联历史文化资源,被打造成了融合“吃、住、学、娱、养、游”多业态场景的休闲康养精品民宿聚集区。

“上湖上”民宿从入口处由东向西分为工坊区、合院区、野奢木屋区。工坊区内设有煎饼坊、豆腐坊、苏叶干粮坊等六个业态区域,为消费者品味原汁原味的养生餐饮提供一站式服务。合院区设有13个院落,91间客房,可同时满足197人入住。野奢木屋区坐落于半山之间,仿佛从山林肌理中自然生长而出,推窗即揽满目景致,四季风光皆入画框。此外,民宿还依托本地红色资源,精心打造了红色路线情景演绎活动。凭借红色文化体验与优质康养服务,“上湖上”民宿成功吸引了红色文化爱好者、养生群体、家庭游客等群体。

位于集安市太王镇钱湾村的“果宿”主题民宿,拥有4000亩果园,盛产苹果、梨等20余种水果。村内打造的“果·宿露营基地”将半山木屋民宿与果园采摘深度融合,游客可以体验田园采摘、果干制作等项目。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钱湾村已发展民宿86户,60%的村民参与乡村旅游行业,实现了“果园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果品变商品”的华丽蜕变。

“渔坞”主题民宿、西夹荒民宿、大明牧场民宿等一处处特色民宿镶嵌在山水之间,绘就了一幅幅乡村振兴新图景。通化的民宿已不再只是旅途中的歇脚点,越来越成为连接人与自然、文化与生活的纽带,吸引八方来客共赴“诗与远方”。

责任编辑:吉林省农业农村厅_林天天[打 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