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各地动态

肉葫芦变身干瓢将“出海” 魏家村7亩地可创效9万元

时间:2025-08-11 10:49 来源: 字体显示:

近日,舒兰市法特镇魏家村的田野里一片绿意,肥硕的叶片下,肉葫芦饱满丰盈,村民正忙着收获加工,这些肉葫芦被加工成干瓢后,将销往国外市场。

肉葫芦又称“甜葫芦”,含有蛋白质、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经过去皮、切条、晾晒、烘干等工序,鲜肉葫芦被制作成干瓢,干瓢则是腌制咸菜的重要原料。

法特镇地处松花江畔,地势平、水源足、土质肥,是肉葫芦生长的天然福地。今年年初以来,法特镇立足资源禀赋,在魏家村发展肉葫芦特色产业。目前,魏家村有7亩地投入种植,年产干瓢3000多公斤,全部由大连的一家外贸企业收购后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地。村党支部书记雷秀梅算了一笔账:“按每公斤干瓢30元算,村里种肉葫芦年收益稳稳超过9万元。”

以魏家村肉葫芦产业为样板,法特镇计划将该产业推广至其他村,并持续完善配套服务,提升标准化种植水平,让更多村民通过参与特色农业发展,实现稳定增收。

■短评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小而美”

李伟洪

魏家村一个看似普通的农产品,经过深加工后将远销海外,7亩地年可创造收益9万元,生动诠释了“土特产”如何变身“金产业”。它启示我们:“小而美”的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同样能闯出一片天地。

魏家村的探索在于三个关键点:一是立足本土资源,充分发挥松花江畔水土优势;二是瞄准市场需求,通过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三是走精品路线,以优质产品打开国际市场。这种发展模式投入小、风险低、见效快,特别适合资源有限但特色鲜明的乡村地区。

乡村振兴本身就是一场多元化的实践探索。在推进产业发展时,既要着眼长远规划大项目,也要鼓励培育像肉葫芦这样的特色小产业。一个村能培育出一个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就能带动一方百姓增收致富,就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期待更多乡村像魏家村一样,立足自身条件深耕特色产业,在“小而美”中实现“稳而实”的发展。当越来越多的“一村一品”茁壮成长时,乡村振兴的画卷必将更加绚丽。

责任编辑:吉林省农业农村厅_林天天[打 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