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作进展

金秋,沉甸甸的收获

时间:2017-09-19 08:50 来源: 字体显示:

  金秋九月,秋高气爽,广袤的吉林大地处处洋溢着生机和活力。

  这是一个硕果飘香的收获季节。9月18日,全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进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典型现场会在四平市召开。与会人员边走、边看、边学习,现代农业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

  吉林,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做现代农业排头兵的道路上,正阔步前行,迈向崭新的境界!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浩源牧业”的产业升级之路

  第一站,与会人员走进坐落于公主岭市二十家子镇高台子村的浩源牧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参观、学习。记者看到,场区内,猪舍、饲料间、储粪池、硬化路一应俱全,空气中弥漫着秸秆的发酵味。

  “养殖场2016年成立,共有4栋猪舍,年出栏商品猪6000头,年收益近百万元。”浩源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化军介绍说,公司与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生产模式全部按照温氏集团的生产标准,猪舍全部采用自动给料、自动环控、自动清粪等全自动化生产模式。

  “每年公司收购周边村屯的玉米秸秆来发酵做饲料,生猪粪便采取干湿分离发酵后再还田处理,实现农牧结合,产业循环,实现生态环保……”王化军指着远方的猪舍对记者说。

  据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区域负责人陈代斌介绍,依托公主岭优质玉米产区的区位优势,种养结合的模式既有效带动了当地畜牧产业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以养殖带动种植、以种植反哺养殖的种养双赢格局。

  “公司统一提供仔猪、饲料、药物、技术服务和回收,并保证养殖户每头猪纯利润150元到180元,市场行情好农民利润还会增加。”陈代斌说,目前,农民对这种养殖模式非常认可,已有60余户农户与集体签订了意向合作关系。

  浩源牧业,种养循环的产业模式正改善着农业产业结构,带领村民奔向富裕之路!

  建设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从“卢伟农机合作社”到“梨树黑土地论坛”

  与会人员来到公主岭市南崴子街道房身岗子村,南崴子辽河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奚德武指着远处的水稻,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水稻丰收不仅是因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更得益于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房身岗子村作为高标准农田核心区,推广了稻田养蟹、养鸭、养鱼的种养模式,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奚德武兴奋地说。

  不仅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也是衡量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设的重要标准之一。

  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伟即将迎来一年中最忙碌也最开心的时节——秋收。

  “合作社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目前合作社有机械48台(套),经营土地670公顷。”从事农业种植近10年的卢伟认为,农业机械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

  粮食的增产增收,不能依靠外延式的增长方式,不断增强科技支撑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卢伟介绍,合作社经营的土地全部采用秸秆全覆盖的种植模式,既提高了土壤肥力、保护环境,又实现抗旱保苗、节本增效。而这正是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所总结出的保护黑土地持续发展的技术模式——“梨树模式”。

  走进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梨树黑土地论坛”的标牌坐落在院区中央。“三年来共举办了7次‘梨树黑土地论坛’,初步形成了专家学者交流互动的平台、科学研究互补互促的平台、科技成果展示辐射的平台、人才培育技术培训的平台。”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站长李保国说,从2013年起,吉林省已经建立了24个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院士工作站试验示范基地,培育了一批引领吉林省乃至东北粮食生产区保护性耕作的典型。

  “近年来梨树县推广的秸秆全覆盖免耕播种的保护性耕作,让土壤得到恢复,环境得以改善。”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书记赵丽娟说,要依托专家指导,提高技术使用率,推广绿色生态的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

  从前拼农资投入、拼土地规模、拼资源消耗,如今靠科技进步、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千里沃野上,白山松水间,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转型嬗变正渐入佳境。

  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从高家村小西红柿“进军”福建说起

  现场参观学习最后一站,与会人员来到梨树县梨树镇高家村棚室园区。当得知去年梨树镇高家村西红柿跨越2000多公里南下成功“进军”福建市场,大家不由发出啧啧赞叹之声。

  高家村毗邻梨树镇区,拥有960栋大棚的棚膜园区让高家村远近闻名。园区内,一片片白色的塑料大棚宛如银色的海洋。

  “4栋大棚主要以豆角、西红柿、茄子种植为主,蔬菜销路好,年收入能达到10万元左右。”高家村村民54岁的艾立杰从2010年开始棚膜种植,蔬菜主要销往长春、沈阳、哈尔滨等地。

  据了解,为解决蔬菜销售难题,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节约成本,高家村积极联系各地蔬菜批发市场,在长春等中心城市建立销售网点,拓展销售渠道。

  棚膜园区的发展让高家村人尝到了适度规模经营的甜头。如何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高家村选择了绿色生态的种植方向。村里统一聘请农业专业技术员,统一育苗技术、化肥标准、产品检测。目前,已有5个品种得到农业部绿色认证。

  棚棚生产、棚棚盈利、户户赚钱。如今,高家村正依托现有资源,把生产基地提档升级,建设了生产区、观光区、采摘区、产品展示区等功能区域……“生金流银”的好日子,让高家村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走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大路上,全力推进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两年来,吉林省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翟劲涛 陈沫)

责任编辑:丁晓云[打 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