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作进展

公主岭市全力聚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时间:2018-04-18 09:26 来源: 字体显示:

  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是什么?农业大市公主岭给出的坚定回答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公主岭市委、市政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绘出了清晰的路线图:以保供给为首要任务,以调结构为核心内容,以提品质为关键环节,以促融合为重要举措。

  瞄准中高端,按下“快进键”,一场历史性变革正在广袤土地上倾情上演。

  玉米还是那个玉米,产业却不再是那个产业——

  吃喝用催生“玉米一条龙”

  就整个城乡结构而言,需求结构是个快变量,供给侧结构是个慢变量。要使慢变量快起来,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必须加快新旧动力接续转换,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

  公主岭是“中国玉米之乡”,而如今的公主岭人,已把目光盯向“中国玉米中高端产品之乡”。科技化、品牌化,正不断让梦想变为现实。

  公主岭吉农绿色农业高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多年来致力于玉米品种的研发,拥有吉农糯7号、吉农糯16号等多个鲜食玉米新品种,国内的必胜客、肯德基用的玉米粒,70%都由其提供;吉林省恒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将玉米粒去皮、去脐后,取其有黏性的胶质部分制作成“玉米黄金米”,口感“Q弹”,营养价值高,广受消费者喜爱;九正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龙须茶,主要原料是玉米须、玉竹、茯苓等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益肺宁心、健脾开胃,有效降“三高”,是养生佳品……

  被废弃的玉米秸秆,除了用来发电、还田外,还能变成精美的艺术品!在中国玉米产业博览会上,公主岭雨露手工制品厂展出的《金陵十二钗》、“四大君子”《梅竹兰菊》、历史人物《岳飞》等贴画作品,引来不少人驻足欣赏。此外,还有活泼的兔子、飞翔的小鸟、憨憨的小熊,可以吃的杯子盘子、不怕水泡的生态木门,以及别致的茶桌、椅子、装饰包等,让人赞不绝口。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是由玉米粒、玉米秸秆或玉米叶做的。

  公主岭变着花样在玉米身上“挖金掘宝”,小小玉米成了公主岭的“金招牌”。2017年8月13日,天猫公主岭玉米官方旗舰店正式开通,仅半天支付订单破两万,交易金额81万元。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让公主岭诞生了一个新型“大产业”:吉林·响水现代农业科技嘉年华项目。该项目由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主导谋划包装,以农业为基础、科技为支撑、文化为引领、三产融合为载体、乐活为目的,将按照10万人口规模打造一个144平方公里全域规划布局的特色中心镇。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姜铁忠介绍:“项目要先后建设核心产业引爆区、配套产业服务区、加工产业拓展区和文化产业衍生区,核心产业引爆区的高标准智能温室占地10万平方米,展示1500多种全球最先进的植物品种,最多可接纳5万人同时参观。”目前,项目已完成可研、规划、立项,正全面展开土地征用和流转,通过了权威专家论证,计划今年5月开工建设。

  地还是那个地,“结果”却不再是那个“结果”——

  啥抢手就种啥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到底,就是适应市场需求,建立新型供求关系。一句话:市场啥抢手就种啥。

  现在,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吃饱”,而是要“吃好”“吃健康”。公主岭主动对接市场需求,把寻常农作物变成抢手货。

  大米,是生活的刚需品,天然无公害大米则是市场的新宠。秦家屯镇三家子村金鸡种植合作社,有21公顷的水稻田,不洒一滴农药。合作社社长李国铁告诉记者:“这全靠田里的泥鳅,它们的功劳大着呢!一是在稻田浅水里上下游动,达到松土的效果;二是吃掉水稻上的螟虫卵及褐稻虱,控制稻田病虫害;三是它们的排泄物是水稻最好的有机肥料。这样种植出来的天然无公害鳅田稻,每公顷能产2500公斤大米,非常抢手,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去年一年就售出3万公斤。”

  蚯蚓鸡蛋走俏市场。在位于南崴子街道河北村的吉农养殖专业合作社园子里,合作社理事长吕纬用铁锹挖出一锹粪土,一条条蚯蚓映入眼帘。吕纬说:“我们这里的鸡可‘金贵’了,吃的饲料除玉米豆粕外,还有我们依托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丰原蚯蚓繁殖基地,专门生产的没有抗生素的蚯蚓。鸡吃了以后下的蛋,可是航天员饮食团队点名要的蚯蚓鸡蛋。”因为鸡蛋蛋黄大、蛋清粘稠、口感好,营养价值也高,他们的“岭丰源”蚯蚓鸡蛋,被长春国际农博会评为“金奖农产品”。目前,合作社有蛋鸡1.2万只,每天产蛋1万多枚,长春、四平等地的土特产店、大型超市,均有蚯蚓鸡蛋的倩影。

  推进标准化、生态化种植。研究制定了《公主岭市现代农业发展引导资金实施意见》《加快棚膜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对标准化塑料大棚、日光温室,以及加苯板的日光温室,每平方米分别补贴10元、30元、50元,对达到国家、省、市、乡四级棚膜园区建设标准的,补助加成;推广“种植业—秸秆—畜禽养殖—粪便—堆沤还田”循环农业模式,对达标的经营主体给予20万元资金扶持……面对市场需求,今年公主岭继续立足实际,抓好“一减五增”,预计减少普通籽粒玉米面积7万亩,新增食用玉米、蔬菜、优质水稻、大豆面积各1.5万亩,饲草料面积1万亩。拿出1亿元引导资金,用于发展棚膜经济。

  “摘果游园”其乐无穷。走进范家屯镇王学坊村九屯的绿色牛奶草莓采摘园,一股特殊的香甜味儿“钻”进鼻孔。放眼望去,矮趴趴的草莓秧一溜数行不见头尾,红艳艳、油汪汪的草莓果闪烁其间。采摘园的经营者介绍:“我们采摘园全部使用农家肥,全程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利用蜜蜂传粉坐果,定期灌施牛奶,果实口味香甜、个大色美无公害。每年的2月初开始采摘,3月进入盛果期,持续采摘到6月末。过年的那段时间,每斤能卖到100元左右,就算是到了后期,也能卖到二三十元。”正说着,一群长春来的游客涌了进来。“这就是摘草莓的地方,快进来!”顿时,大棚里热闹起来,游客们都在低头寻找又红又大的草莓。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学着妈妈的样子摘下一颗草莓放入口中,笑着说:“真好吃!”游客们且吃且采,拎着沉甸甸的果篮满意而归。

  活儿还是那个活儿,干法却不再是那个干法——

  集约流转出效应

  土地碎片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桎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推进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公主岭大力推进土地的确权与流转,扩大集约化耕种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

  明晰土地权属。自2014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整体推进试点市以来,公主岭按照先期准备、实地测量、信息公示、确权归户、登记颁证五个阶段,紧锣密鼓的开展确权工作,目前,共确权23个乡镇、涉农街道,393个村,签订合同17.6万户。

  推动土地流转。相继出台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关于发展土地股份合作意见》等5部引导土地流转的文件;成立了公主岭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各乡镇依托农经站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乡镇服务中心,每个村都设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站,形成市、乡、村三级土地流转管理与服务体系;制定统一样式的合同文本,各乡镇组织人员填写《土地流转备案登记台账》《土地规模经营统计台账》,以村为单位建立土地流转档案,规范土地流转程序。

  实现集约耕种。2017年,公主岭市农业规模经营面积达16.45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51.9%;合作社发展到6790个,家庭农场达917家。环岭街道孤榆树村成立的公主岭维农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土地60多公顷、流转70多公顷,共132公顷。目前,合作社有旋耕起垄机5台、免耕机2台、深松机1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集约耕种降低了成本,1公顷玉米收益三四千元,比农民单干高出1000元左右。怀德镇三里堡子村建起800栋蔬菜大棚、132栋日光温室大棚,实行种植方式、种肥供应、生产标准、技术指导、经营管理、产品销售“六统一”。一年生产各类蔬菜1.8万吨,生产总值高达2000余万元,占全村收入的三分之二。像这样的“集约效应”还在公主岭各地不断发生。

  人还是那些人,本事却不再是那个本事——

  “新农民”有新作为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关键的还在人。公主岭用新政策引导农民,用新机制改变农民,用新技术武装农民,一切立足于“新”。

  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平台,公主岭引领带动农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开展农业科技培训38期,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900多人次,发放科普资料2万余份,专家入户指导260多次。组织召开新品种新技术推介现场会5次,1000多人参加。投资215.4万元,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已开办15个班,培训688人。同时进行了后续跟踪指导,累计指导人数1500人次。开展“百万农民学手机”活动,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

  “新政策+新机制+新技术+新农民”等于活力迸射的新作为。

  在朝阳坡镇城子上村畅富鸿养殖场,一排排整齐的房子烘托起牧业小区。小区内有防疫室、换衣室,还建有蓄粪池、储尿池等。该养殖场建于2017年,投资600万元,占地两公顷,年出栏生猪9000余头,年可实现纯利润180多万元。这里的猪,都是专门为公主岭温氏牧业集团“量身定制”的。养殖场经理李少良说:“我们与温氏集团合作,畅富鸿负责建养殖场,温氏集团负责提供猪崽、饲料和技术,并保证收购价格在每公斤14元以上。这样我们每头猪都能稳赚200元左右,不愁卖。这就是标准化养殖!”

  在大岭镇黄花村君子兰种植基地,一盆盆香气宜人的君子兰整齐摆放在温室大棚中。基地创始人王立东向记者介绍:“我们这儿的大棚采用人工智能浇灌技术,这栋棚内的君子兰都是名贵品种,主要销往广州,价格低的几百元,高的得上万元呢!即便如此,前来购买的客人依旧络绎不绝。”近几年,全国花卉消费量正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君子兰更是前景广阔。从中看到商机的王立东,回到家乡建大棚养花。基地采用“合作社+农户+互联网”模式经营,带动起70余户村民种植君子兰,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还安排130人就业。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去年一年,基地共售君子兰5万株、多肉植物2万株,销售总额达400万元。 (崔维利 王秀 何石磊 马俊超)

 
责任编辑:丁晓云[打 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