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现代农业简报(第19期)
时间:2017-08-14 15:18 来源: 字体显示:大中小
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加快推进城郊农业现代化
近年来,通化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重要指示精神,明确提出到2020年通化市城市周边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近年来由于城镇化加快推进、城市框架逐渐拉大,各种资源加速向城市建设转移,城市周边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空间不断萎缩,土地、水、资金等资源问题凸显,如何破解难题,突破瓶颈,是需要思考和解决的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任务。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通化市委、市政府认真谋划,抢抓机遇,聚焦吉林省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东北东部中心城市和国际医药健康名城“三个定位”,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绿色效益农业为重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充分利用城郊宝贵的农业资源,全面提升城郊农业功能,重点以距市区半个小时车程、40公里范围内,打造城郊半小时农业经济圈,推动城郊率先实现生态特色农业现代化。
一、抓住“菜篮子”,提高服务城市的供给能力
始终把保障“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作为发展城郊农业的首要任务,通过建设“菜篮子”基地、搞好产销衔接、强化质量安全监管,突出自给率、控制率、合格率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保证城市居民生活所需,稳定城市物价水平。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发挥资源、市场、科技等比较优势,高起点、高标准地培育和建设了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集中连片的高效棚膜蔬菜示范园,建成省级棚膜蔬菜园区7个,面积达280亩,有效增强对周边地区和产业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棚膜蔬菜等设施农业,城郊区域棚膜蔬菜发展到1.2万亩,年产棚膜蔬菜8万吨。坚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摆在突出位置,强化绿色农业生产体系建设,大力开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创建,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三品一标”农产品,打造绿色名片。加大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建立了“纵横交错、全面覆盖、分级管理、层层履责、网格到底、责任到人”的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确保舌尖上的安全。目前,通化市城郊区域内,蔬菜生产面积发展到2.4万亩,年产蔬菜12万吨,产值突破3亿元。城郊区域已成为城市“菜篮子”产品重要供给区。
二、打好“健康牌”,丰富城郊地区农业的多种功能
城郊农业价值不仅体现在保障城市供给等生产层面,在健康养生、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综合效益也日益彰显。通化市积极把满足城市居民“胃”、“肺”、“眼”、“脑”、“心”的需求作为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正在建设中的投资20亿元的万峰龙溪谷健康小镇项目,坐落于通化市金厂镇,距通化江南新城5公里,占地面积2300亩(153公顷),总建筑面积43.5万平方米。规划建设特色度假小镇、养生养老公寓组团、健康护理及配套组团、户外运动组团四大功能区。利用金厂镇优美的山水资源全力打造中国北方的一个集养生养老、旅游度假、运动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具有北欧特色风情的绿色、生态、健康小镇。该项目的实施,必将使通化市都市休闲农业布局更加完善,旅游产品更加多样化,既满足了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通化市围绕城郊地区大力发展特色城镇,以城关镇、中心镇、特色镇和沿高速公路、国道城镇带为重点,大力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立足生态环境优势,强化休闲旅游业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农业大镇、生态靓镇、文化名镇和旅游旺镇,增强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推进“休闲游”,促进产业融合和农民增收
通化市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精神,充分利用城市周边丰富的农业生态资源,坚持以旅带农、以旅兴农、以旅富农,大力发展以景观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为重点的休闲观光农业,推进休闲观光农业项目提档升级,加快休闲农业景区和产品开发,加强品牌培育和市场拓展,适应并满足城市居民不断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的新趋势。通过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服务,建成独具通化特色的种植园、采摘园、休闲农庄、农家乐和雪村,辐射带动都市现代农业较快发展。围绕农事互动参与型、农业公园观光型、乡村休闲度假型、森林康体养生型、红色军旅体验型、农耕民俗文化体验型六大休闲农业园区类型,建设休闲观光农园12个,农家乐57个,合力打造出4条环都市休闲农业经济圈精品线路。以金厂滑雪场+龙头雪村的冰雪世界体验旅游精品线路、国家AAAA级景区白鸡腰森林公园+喜洋洋开心农园+横道村绿色草莓采摘园的森林康体养生游精品线路、以靖宇陵园+抗联路+休闲农庄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以龙头开心农场采摘园+观光农业、养生休闲、河道漂流、篝火烧烤为一体龙头金龙湾乡野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的特色旅游度假精品线路。形成了“建点、连线、成片”的都市休闲农业旅游新格局。目前,城郊经济圈区域内已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69个,年接待游客突破25万人次,销售收入可达4000万元,成为通化市都市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建设“后花园”,实现城郊地区城乡一体化联动
通化市立足于满足城市建设发展需要,注重生态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建好“城市后花园”。在全省率先开展新农村建设整市推进,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整体推进,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突出示范村功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建设,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达到“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自然景观效果。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旅游兴村型和环境优美型”四种模式,现已形成了二道江乡三道江村的产业发展型、江东乡横道子村的生态保护型、上龙头村的旅游兴村型、四道沟村的环境优美型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农村建设样板村群。实现了“六统一”,即:边沟、围墙、绿化美化统一,大门、门楼统一,房屋、墙体颜色统一,厕所规划建设统一,村屯亮化统一,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填埋处理统一。这些村不仅在环境建设、村部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突出,而且都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做支撑,村集体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横道子村采取集体+农户的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吸收农户120户参与,整合无公害草莓种植面积500余亩,年产量300余吨,年产值80余万元,社员人均收入高于本地农民人均收入20%以上,实现了村集体与村民收入的共同提升。到年底,城郊区域内东昌区、二道江区所辖行政村全部达到先进村标准,标兵村达到80%。 (通化市农业委员会)
简 讯:省农业委员会、省财政厅于2017年7月11日发文认定榆树市玉米现代农业产业园、集安市人参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吉林市昌邑区(东福集团)现代农业产业园、永吉县万昌现代农业产业园、东辽县金翼蛋品现代农业产业园、洮南市金塔辣椒现代农业产业园、长春市双阳区鹿业现代农业产业园、汪清县北耳现代农业产业园、长春市九台区天景现代农业产业园、吉林市中新食品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位。 (省率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