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筑牢农业强国根基
时间:2023-07-29 18:23 来源: 字体显示:大中小
今天的耕地,明天的饭碗。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强调,要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一头连着国家战略,一头连着百姓生活。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而言是永恒的课题。农业农村部相关数据就显示,中国14亿多人口每天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建设“农业强国”,并把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作为首要任务。当前,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必须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持续地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耕地保护,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饭从粮来,粮从地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端稳“中国饭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最根本的还在于耕地。从实际情况来看,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也决定了我们必须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好耕地,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耕地面积19.14亿亩,较2021年末净增加约130万亩,耕地面积总量连续两年实现净增加。新征程上,必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高标准造良田,端牢“中国饭碗”。高标准农田是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农田,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成10.75亿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截至2022年底,我国如期实现10亿亩高标准农田累计建设目标,占19.18亿亩耕地一半以上。接下来,必须在高标准造良田上下大功夫,走粮食生产内涵式发展道路,让“中国饭碗”越端越牢。
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1亿斤,比2021年增加74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今年夏粮产量2923亿斤,产量居历史第二高位,仍是丰收季。这也再次表明,端牢“中国饭碗”,筑牢农业强国根基,必须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林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