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政策研讨

做深农产品加工业要“头尾”呼应

时间:2024-07-30 08:39 来源: 字体显示:

    农业全产业链作为有效衔接、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涉及种植养殖、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品牌销售等多个方面。其中,农产品加工是实现“头尾”呼应的关键环节,它可以让农业从传统种植养殖延伸到二、三产业领域,为链条的各节点扩展提供增值空间。

今年,长春市紧紧围绕招商引资、企业培育、品牌建设、标准化发展等方面,制定并印发了《长春市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重点支持玉米(鲜食玉米)、肉(奶)牛、生猪、肉鸡、梅花鹿、优质大米等产业领域,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整体水平。

当前,农产品加工业还存在一些短板:产业核心技术层级不够,粗加工过剩而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区域产业同质化问题突出。如何链接好“农头”与“工尾”,是问题的关键。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促进就近就地转化增值。各地应做深做透“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这篇增值大文章,坚持种养一块抓、粮肉一块抓、产销一块抓,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

技术创新是“头尾”共进的关键。以皓月牛肉、德翔肉鸡为例,用工业化思维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大发展,将农业资源“吃干榨净”。事实证明,农产品在市场上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要看科技这条“腿”有多长。因此,针对核心技术层级不够高的现实问题,要强化科技创新对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构建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动力。此外,还应重视运用农业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加工产能向主产区、优势区聚集,生产更多适销对路的产品。

突出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特色。着眼长远,从提高区域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各区域的农业资源禀赋,一方面着重打造区域特色产业,避免低水平同质化重复建设,促进区域产业差异化发展;另一方面,统筹区域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加强各区域的交通、通信、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金融保险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保持农产品流通渠道畅通,促进区域性产业协同发展。

要以培育发展农业全产业链为核心。针对全产业一体化发展融合度不够紧密的实际问题,各地应建立“政府服务、高校支撑、企业主导、产业衔接”的发展机制,做强现代种养业,提升农产品流通业,做精乡村特色产业。通过农业全产业链建设,集中力量支持重点地区、优势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引导龙头企业依托乡土特色资源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开视野延伸农业全产业链条。

高质量的“头尾”共进,还需要提升“头部”的特色化增值空间和“尾部”的精深加工能力,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理顺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关系。鲜食玉米便是“农头工尾”的典型代表,从“田间”到“车间”再到“舌尖”能充分增值,并带动当地从初级加工迈向精深加工。在位于榆树市的陆路雪食品有限公司,已逐步构建起农民生产、企业加工、线上线下销售、冷链运输的产业结构,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体系,打通了“联农带农”的多线增收渠道。

应建立起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尤其是提升企业与农户关联度,形成彼此依赖、相互信任的稳定合作关系。鼓励农户以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吸引经营主体建立粮食加工联合体、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以及对口合作基地,给予专项技术指导和设备维护培训,实现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共同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从优”“从精”开创农产品加工业新局面。

责任编辑:吉林省农业农村厅_丁晓云3[打 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