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11日
首 页 领导讲话 动态信息 政策文件 项目管理 合力共建 宣传培训 典型聚焦 扶贫攻坚 乡村风貌 探索研究 外埠经验 文化生活
“贫困村”咋就变了样
发布时间: 2014-06-30 10:53:00 来源:

  6月25日,夏日的骄阳炙烤着辽源大地。

  驱车行驶在东辽乡村高标准水泥路上,扑进视野的除了路旁疯长的庄稼,再就是一处处干净整齐的农家院落。

  这是传说中的“贫困村”吗?

  “四处走走您就知道了!”随行的东辽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李寒看出了笔者的疑虑,说笑间卖了个关子。

  白泉村的“下派支书”

  几年前,白泉村还是出了名的贫困村,村路都是沙土铺的,村集体债务20余万元。自打白泉镇林业站站长谭永生到这里当“下派支书”,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不仅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白泉村4组只有12户村民,其中8户发展养殖业,肉鸡、蛋鸡存栏上万只。村民周敦胜养鹅、养雁,年收入几十万元。

  用老百姓的话说,“多亏摊上了好村官”。和白泉村情况类似,泉太镇马良村、安石镇朝阳村、足民乡金星村都是因为有了一个好村官而彻底改变。

  马良村“抢”来的带富支书

  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崭新的彩钢房替代了破旧的土坯房,门前的垃圾堆变成了小花园……从相邻的三树村“抢”来村支书田有湖以后,马良村村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今年56岁的田有湖,本是三树村村支书。上任之前村里外债高达30多万元,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是全镇有名的“落后村”。上任后,他以自己的养殖基地、工程项目为依托,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经过多年发展,三树村已形成了运输、劳务输出和种植三大主导产业。

  眼看着邻村越来越富裕,马良村村民多次到镇里请愿,希望田有湖来管理他们村。

  2012年9月,在马良村换届选举中,腿脚不好的王玉珍,非要坚持亲自去投票,并且跟大家讲:“田书记是真心为咱百姓办事,我就选他”。最终,田有湖被马良村村民选为村支书,成为东辽县唯一的“一肩挑两村”支书。

  朝阳村里的“十八大”代表

  “俺们村的支书可是‘十八大’代表,这么多年为村里做了太多实事,是我们老百姓的‘主心骨’!”这是朝阳村村民对韩丽的真实评价。多年前,朝阳村是一个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的贫困村,村里不仅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还欠了130余万元的外债。2004年,当过镇办企业销售员、厂长,承包过百亩水田,还办起乌鸡养殖场的“女强人”韩丽,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积极发展全村精品种养业、利用民族村优势加大劳务输出和培育村办集体产业……这个“外来的媳妇”因此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如今,土地流转农民收益,富裕劳动力打工赚钱,不少人进厂成了工人,在城里买了楼。袜子厂、蟹稻米厂、笨榨油厂、正泰扶手厂等村办企业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人均收入去年达到21372元。

  金星村的“倒搭”女支书

  今年是刘淑艳担任村支书第8个年头。几年间,金星村一跃成为全乡最富裕的村。她总说:“当干部吃点儿亏,工作才有权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你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让你坐在台上。”

  曾经,这是个偏僻、贫困的小山村,有2000余口人,几百亩河边涝洼地。“春天道翻浆,夏季水汪汪,路边种玉米,路面乱泥塘,运输车打误,稀泥没鞋帮……

  刘淑艳上任第2年,就组织群众修路、建桥。2007年,在村部修建时,她垫付10万元购买材料。村部建成后,室内的沙发、茶几、鲜花,都是她从自己家拿来的。

  在刘淑艳的带领下,现在全村农民有50多户走出去创业,20多户经商、开办企业。村里现有豆腐坊8个、养蜂户2个、果园2个。此外,还有40多辆汽车跑运输,每年有上万头黄牛运往山东等地。    (隋二龙 苗玲玲)

责任编辑: 丁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