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市多年来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全省一直名列前茅,连续5年被省评为先进单位。今年省里提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重点工作后,磐石市迅速启动实施,高标准高质量全面开展全市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一、高度重视,全面推动。磐石市一直将环境整治工作作为服务民生、打造硬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全面推进。一是建立组织体系。成立由市委书记为组长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新农村办公室,负责全市环境整治工作的协调、督查、指导。各乡镇街也相应成立环境整治组织机构。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由各责任部门和乡镇街主要领导、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参加的全市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大会,并召开全市新农村建设拉练检查和现场调度会,将环境整治工作深入推进。二是建立管理体系。各乡镇街成立城管办公室,负责对乡镇所在地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和经商秩序的管理。乡镇街所在地成立环卫队,负责政府所在地的垃圾清运和卫生清扫保洁。各行政村以屯为单位设置1—2名专职环卫人员,负责公共活动场所清扫保洁,监督和制止垃圾乱倒行为。各乡镇配备垃圾清运车和清扫工具。乡镇街政府所在地实行垃圾不落地管理,主要街路设置果皮箱,环卫工定时收集清理;取消村屯内及村边垃圾点,每户在院内设置简易垃圾仓,将积攒的垃圾运到指定的垃圾场进行处理。三是建立经费保障体系。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经费由市政府专项、乡镇财政、卫生费收入、财政转移支付、村集体收入和村一事一议项目等资金中解决。市政府安排150万元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奖补环境整治工作进度快、成效好的村,并整合发改、交通、卫生、水利、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等资金,按照“渠道不变、各计其功”的原则,尽可能地把惠农项目匹配到重点村,用于环境整治工作。市林业局、交通局各拿出15万元用于对各乡镇街美化补贴。四是建立考核体系。市委、市政府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纳入《磐石市乡镇街绩效管理考评办法》,作为乡镇街党政领导班子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各乡镇街也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确定为“一把手”工程,采取“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屯”的办法,层层落实责任,签订责任状,实行一票否决。五是建立工作督查制度。采取季节性督查、半年督查、年末考评等方式进行督促检查。同时注重“五个结合”,即定期督查与日常督查相结合,分类督查与全面督查相结合,重点督查与交叉督查相结合,阶段性督查与年终考评相结合,刚性督查与柔性指导相结合,明确不同阶段的督查重点,有针对性地督查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工作。
二、突出重点,实现三个突破。磐石市坚持“点线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精心组织,广泛发动,实现“三个突破”,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以示范村为重点,强化环境整治“点”的突破。将省级示范村、省级改善人居环境建设重点村作为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载体。2010—2014年共投入资金3.9亿元,建成了示范村52个。二是以文明走廊为重点,强化环境整治“线”的突破。按照“全市扮靓三条线”即打造绿色鲜花长廊、打造洁净长廊、打造靓美长廊的新农村文明走廊建设总体目标,对全市主要公路沿线进行绿化、美化、靓化,全面提升整体形象。三是以提升村为着力点,强化环境整治“面”的突破。以“八清”为重点整治村屯环境。今年春季,全市共出工9.3万人次,投入资金150万元,出动车辆18000多台次,清理垃圾、粪堆、柴草垛、路障、违章建筑物、残垣断壁、野广告,设置垃圾桶950个,设立垃圾堆放点575个。以“四改”为重点建设新设施。投资2883万元新建围墙栅栏43.69公里,投资92.6万元新建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6259座,投资3493.39万元新建安全饮水工程项目128处,解决6.4万人安全饮水问题。以“两化”为重点美化环境。全市共投入资金3017万元,绿化村屯234个,植树970万株,栽植花卉1240万平方米。
三、完善村规民约,建立长效机制。针对不同村情,我市采取不同模式。一是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强的村,完善以“门前三包”为主要内容的村规民约。实行“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美化、包绿化),公共场所轮流清理。充分利用广播喇叭,定期向村民宣传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情况。二是村班子威望高的村,完善以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的“户值日”为主要内容的村规民约。三是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完善保洁员制度与村民自我约束相结合的村规民约。每个自然屯配备一至二名保洁员,监督农户进行清扫卫生,维护卫生设施,保护绿化美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