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扶余市增盛镇兴丰村大房身屯一片喜气洋洋,在该村村干部的带领下,村民们动手修建一条砖路,这是兴丰村的第一条砖路,同时也启动了该村的“畅通之路”工程。这条路宽约4.2米,长约1200米,它的修建将极大方便村民的出行和生活。
出行难、卖粮难、就医难……处处为难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然而兴丰村却遇到了致富路上的“拦路虎”。该村位于增盛镇的西北角,有4个自然屯,村路坑洼不平,十分难走,车辆出入非常困难。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兴丰村的经济发展,因道路问题导致村民的花生积压,损失已经高达一百多万元。“出行难”、“卖粮难”、“就医难”、“上学难”……面对各种困难,兴丰村的村民们多年来苦不堪言。但是,他们并没有退缩,在村主任李忠生的带领下,寻找到三位好心人,得到了15万元的爱心捐助。
有了资金,一条砖路将不再仅仅出现在兴丰村村民们的梦里。修路工程自7月22日正式开工,180多位村民自带工具义务出工,他们自愿提供的农用拖拉机最多时超过30台。如今,短短两天时间,这条砖路已经修了将近800米。
共修路、奔致富,全村总动员
7月24日,兴丰村大房身屯进屯的土路上有许多忙碌的身影,他们有的在搬运砖头,有的拿着铁锹铲土,有的则开着农用拖拉机运送沙子,每个人都很忙乎,脸上却都挂着笑容。
“一听说要修路,村民们全都自己跑过来了。”李忠生边放线边向记者介绍:“这些天,屯里十家有八家锁着门,都来这儿啦。”在施工现场,“技术员”是村里跟着包工队干过活儿的村民,“工头”是4位村里的“屯不错儿”,而工人则是干劲十足的村民们。
修路的队伍里,有一个3岁的小男孩,他略显笨拙地给奶奶递着砖头;4位80多岁的老人修理着排水沟,81岁的老党员张斌涨红了脸大喊:“高兴!修路啦,全村人都高兴!”
53岁的薛殿斌是4位“工头”中的一位。“因为这路啊,村里已经搬走一百多户人家了,外村的人更不愿意进来。”薛殿斌回忆道,前几天村民李国军的媳妇夜里得了急病,李国军想开车送媳妇去医院,可这条路晚上根本没法走,最后李国军是冒着风险用四轮车把人送出去的,差点耽误了看病。平时孩子们上学也费劲,下过雨以后都得家长背着去学校。村民们种的花生收回来后却卖不出去,因为路不好,收花生的商贩也不愿意来,一样的收成,收入却不一样。
“我们屯的路是大坑套小坑,小坑里面还有坑。下完雨以后,这路就比豆包还黏,比海绵还软。”一位年轻的村民说话很幽默。正说着话,一辆进村的小汽车就陷进了路上的坑里,忙着修路的村民们急忙去帮忙推车。那年轻的村民看了看说:“我们屯里的人最擅长推车了,因为‘经验丰富’。这回好了,开始修路了,以后我们可不用再推车了。”
修路尚未结束,还需好心人帮助
“路修好了,花生就不愁卖了。我们都是修路的受益者。”兴丰村的村民徐国成这样说道。
事实上,兴丰村许多村民修路的热情很高,对这条路也充满了期待。村民才大姐说:“我们早上6点多吃完早饭就过来了,五六天的工程,我们争取三天就干完!”
李忠生说,再有4天路就能修好,这段路修完以后,他们全村会举办剪彩仪式,庆祝修路工程的完工,答谢三位好心人的捐助,也感谢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与此同时,李忠生也说出了自己的担忧,整个兴丰村有4个自然屯,目前只有大房身屯没有和其他3个屯连通的路,所以先修大房身屯的,但村里总共有6公里的泥路,解决完这段砖路的修建还远远不够。
“现在为了早日把路修通,我们只能边修边筹钱,如果要将6公里路全部修好通车,还有很大的资金缺口,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和爱心人士能够给予我们村帮助。”李忠生说,“不知道路会修多久,也不知道路能修多长,但村民们都希望这‘畅通之路’能修得越长越好。” (牛丽千 徐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