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1年开始,敦化市四年累计投入资金8.7亿多元,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了“一年见成效、两年大变样、三年创一流、村村都提升”的工作目标。截至今年12月初,该市303个行政村全部成为环境整治达标村,16个乡镇全部进入州级文明乡镇行列,有13个乡镇获得全国和省级卫生文明乡镇称号,3个镇被评为国家级生态镇,全面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广大农民幸福感倍增。
领导重视程度高,整治目标明确。该市坚持把改善农村环境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每年都纳入全市重点工作。市委常委会经常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实行“市级班子包片,副市级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工作机制;市直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都落实了帮扶责任,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并将包保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范畴。各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抓,定计划、定目标、定责任,把各项工作全部细化到位。
工作有创新,推进措施实。该市坚持“规划先行、定位发展”的原则,依据各乡镇村屯的实际,按照“以点带面、梯次推进、呈现特色”的思路,重点抓好“五清、五改、五化”整治任务。对重点建设的特色乡镇、美丽乡村、标兵村和美丽庭院,周密安排,整体推进;选择基础好、有特色、布局合理、带动性强的12个省级示范村、35个市级示范村,在公铁沿线打造成3条美丽乡村示范带,涉及的45个村全部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各乡镇相继制定了农村环境整治承诺制度、农村环境卫生评比制度、垃圾清理制度、村规民约以及农村环境整治标兵村、先进村、环境优美庭院表彰制度等,乡村共配备保洁员688名,大中型垃圾运输车100辆,四轮车300辆,保洁车400辆,各种垃圾箱8000多个,基本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卫生长期保洁。为了调动和激发乡村干部和群众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许多乡镇还开展了书记路、村长路、妇女路、治保路以及星级户评比活动,把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头,拿出专项资金进行奖励,广大群众自觉改变生活陋习,维护环境卫生。
共建合力大,整治氛围浓。为了争取更多支持,凝聚共建合力,该市在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宣传力度的基础上,着力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积极调动国土、住建、财政、环保等各方力量,把农村环境整治与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灌区改造、农村房屋改造等项目结合起来,发挥出各项涉农资金的最大效应。该市加强与帮扶单位和在外家乡人的沟通联系,想方设法筹措助农资金,同时用足用活“一事一议”办法,落实各项奖补政策,引导农民“自家事自家办”,主动出工出力整治农村环境。四年来,该市累计撬动社会资金7.2亿多元,其中争取省级专项资金527万元,协调帮扶资金5000多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村环境整治资金紧缺问题。整治效果好,面貌变化大。坚持不懈地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让敦化市的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提升。据统计,仅2014年,该市各乡镇共计改造农村危房2592户、修建农村公路157公里、休闲广场55个、围墙围栏8.9万米、边沟6.6万米,植树14万棵、栽花351万株、安装太阳能路灯1700个。截至目前,该市303个行政村全部达到环境整治标准,建成模范村32个、先进村87个、美丽庭院1000个,大石头镇、官地镇、雁鸣湖镇被评为“国家级生态镇”,雁鸣湖镇腰甸村荣获全州首批“国家级美丽乡村”,官地镇杨家屯村、江南镇利民村、雁鸣湖镇腰甸村被评为州级魅力乡村。 (王文海 邢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