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春市绿园区合心镇新农家社区刘家洼子屯组服务中心外的露天小广场上,居民围绕健身路径一边锻炼身体,一边聊天。
金秋的午后,在绿园区合心镇新农家社区刘家洼子屯组服务中心外1300平方米的露天广场上,三三两两的村民围绕健身路径一边锻炼身体,一边聊天,好不惬意。村民告诉记者,“十年前,村里可没有健身器材,别说锻炼身体,找个平坦的路都费劲。现在村里条件一天比一天好,跟城里不差啥!”这里的村民,见证了新农家村向新农家社区的蜕变,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而这仅是绿园区推动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的一个缩影。
创新村屯联建解民忧
“都是乡里乡亲的,都是老刘家人,有啥事儿都能过去……”在刘家洼子屯组服务中心“老刘头说事儿点”进行调解的老人,是村里响当当的人物——刘山。别看79岁的刘山身材瘦小,但在屯子里非常有威信。不论是邻里还是夫妻发生矛盾,只要刘山“出马”,总能通过调解让大家和好如初。刘家洼子屯以刘姓村民居多,结合刘氏家族特点,该屯成立了屯组服务中心,设置了“烙忙”队、致富大篷车、老刘头说事儿点、刘家大讲堂等,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
和调解员刘山一样忙碌的,还有刘家洼子屯村民刘景洪。自从屯里成立了“烙忙”队,他就没闲着。“乡亲们有个红白喜事儿找我张罗,老人们腿脚不便我帮他们代办各种事项。”刘景洪说,只要乡亲们有需求,队员们就帮着村民代办农合报销、大病补助、养老保险、缴纳电费等事项,帮村民解烦忧的同时,感觉整个村屯人更亲上加亲了。
随着农村幸福社区建设深入推进,绿园区按照自然屯分布情况,探索实施“村屯联建”模式,不仅建立了村屯活动站,为村民搭建文体娱乐、信息交流、增收致富平台,而且围绕服务村民,完善了社会救助、卫生计生、农业生产、电子商务等20多项服务功能。特别是结合“一门式、一张网”政务服务改革,社区向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大力推行民事代办制度,在社区和屯服务站设立代办点,为年老体弱、行动不变等弱势群体提供代理代办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村民办事。如今,“办事不出村,小病不进城”成为新农家社区村民生活的新常态。
增收致富建设富裕乡村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销路。
在绿园区合心镇新农家社区电子商务服务室内,葡萄种植大户王民不停地敲击键盘,点击鼠标“接单”。“自从村里成立了电商平台,我的葡萄销路一下子拓宽了。”王民说,通过村里的电商平台接受网络订单,再转发给平台物流,自家新采摘的葡萄走入了千家万户。
新农家社区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一村一品一特色”的原则,大力发展棚膜甜瓜产业和蔬菜产业,注册了“合心宝”牌甜瓜商标。围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这个总体目标,致力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推动树双食用菌生产基地、中贯农产品培育基地建设,支持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积极建立润农果蔬专业生产合作社、鑫新农机生产合作社、利民葡萄生产专业合作社等9个专业合作社,实现年生产总值1200万元。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推进集体经济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7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达16800元,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
纵观绿园区农村幸福社区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致富,建设富裕家园”,把农村幸福社区建设与优化农村产业布局相结合,因地制宜推进“特色小镇”、家庭农场、生态观光、电子商务等农村社区新经济业态。目前,全区发展红丹绮君子兰培育基地等一批集中连片农业园区,建设东安村优美优鲜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打造禾馨农场等一批生态体验项目。全区24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占14个,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占8个,近年村民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因地制宜提升幸福指数
整齐划一的庭院绿化、色彩艳丽的彩绘围墙、统一安装的白钢大门……凡是到过绿园区合心镇新农家社区的人,都会感叹这里优美整洁的村容村貌。
绿园区把改善人居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的突破口,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农村普遍建立“户分类、屯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模式,累计投入1.3亿元,实施村屯硬化绿化净化美化、粪污治理、沟渠整治等工程,彻底解决了农村“脏乱差”问题。目前,全区建成国家级“美丽乡村”1个,国家级“特色小镇”1个,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村两个,省级绿化美化优秀村屯10个。
为了强化乡风文明建设,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的各方面,开展村史村训、家风家训展示,挖掘孝贤文化、民俗文化,开展草根雷锋海选、星级文明农户评选、最美村屯人物宣传等活动,让乡情、乡土、乡风永驻家乡。 (王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