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11日
首 页 领导讲话 动态信息 政策文件 项目管理 合力共建 宣传培训 典型聚焦 扶贫攻坚 乡村风貌 探索研究 外埠经验 文化生活
敢教旧貌换新颜——和龙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掠影
发布时间: 2018-11-09 03:18:00 来源:

  近年来,和龙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聚万众之心,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全市“三大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力推进环境整治,一个个美丽如画、生态宜居的新乡村展现在人们面前。

  易地搬迁“挪穷窝”

  近日,记者来到南坪镇柳洞村。59岁的朝鲜族阿迈康善美热情地邀请记者到母亲罗明今家中作客。罗明今家的房屋装修一新,宽敞明亮,室内家具、电器一应俱全。今年86岁的罗明今老人坐在电热炕上,说起新家的诸般好处,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康善美告诉记者,自从搬进新房,母亲总是这样幸福而快乐。

  罗明今一家易地搬迁前,一直生活在柳洞村兴进屯。家中的茅草房建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是全村最古老的房子。由于年久失修,房子早已破败不堪。2016年,村里向上级部门申请易地搬迁。同年10月,罗明今与全村74户村民一同搬进了新家。柳洞村第一书记姜庆松刚驻村时,发现村里80%的房屋都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都属于危房。“作为全市第一批申请易地搬迁的村屯,我们有极为迫切的现实和发展需求——搬迁是手段,脱贫致富才是目的。”姜庆松说。

  近两年,和龙市共投入2.7亿元,在全市各乡镇村屯新建、维修农房2919户。柳洞村是和龙市易地搬迁、危房改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典型之一。为村民提供住房保障的同时,柳洞村在上级和帮扶部门的支持下,全力推进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新建87公里村道及边沟,安装4000余盏太阳能路灯。

  改水改厕 改出文明新风尚

  厕所虽小,却关系着万千农村百姓的健康生活。实践证明,和龙市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惠民生的工程。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光东村考察时提出“厕所革命”后,和龙市在全州统一要求部署下,将农村改水、改厕相结合,建成西城镇金达莱村、南坪镇高岭村等6个污水处理站,改造厕所4139户。据和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乡村建设科科长陈新介绍,和龙市旱厕改造工程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具体包括厕所简装修、安装接水陶瓷坐便器、铺设室外排水管和安装成套三格式生物处理罐等。从挖掘、下罐、连接管道、室内安装到验收合格投入使用,政府一包到底,百姓不掏一分钱。

  从传统、简陋、脏乱的旱厕到如今干净、整洁、方便的无害化室内卫生间,一场农村“厕所革命”改变了和龙市农民落后的陈旧卫生观念,一股文明新风在各乡镇村屯蔚然兴起。

  垃圾处理 村里城里一个样

  无论是在脱贫攻坚进程中,还是在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中,垃圾处理总是绕不开的必答题。和龙市创新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清理体系,给出了解决农村垃圾围村、废物遍地的可行性方案。

  在西城镇城南村村部旁边,一个全自动地埋式垃圾箱让人耳目一新。在西城镇副镇长曹磊的演示下,记者看到了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地面上设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三个分类垃圾箱,但垃圾的分类储存却在地下处理。工作人员只要按下按钮,地下的垃圾就会自动被投放到垃圾转运车中,整个操作过程简单、卫生,垃圾储存无味、无蚊蝇。据了解,这种垃圾分类处理方式在全州乃至全省都属于创新之举。

  今年以来,和龙市新建了10座镇级垃圾转运站,翻新了2座垃圾中转站。通过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探索农村垃圾清理市场化运作,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和县域生活垃圾统一处理,还全市农村以青山绿水好空气。

  和龙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建设了一批美丽村庄,树立了良好的乡风村风,同时也让这些美丽风景变成了农民的致富 “钱景”。西城镇人大主席团主席、金达莱村第一书记金永海在帮助外出务工村民治理闲置庭院卫生时,突发奇想,将闲置庭院设计改装成“共享小院”,吸引了众多的省内外租客和游客。“村里通过这种经营方式,既获得了租金增加了村民收入,又带动了村里的旅游业发展,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村民对此举非常赞成。

  如今,2100户“美丽庭院”、2200户“干净人家”遍布和龙市各乡镇村屯,处处是美景如画的青山绿水,户户是优美精致的民俗小院。一幅幅生态宜居的优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葛 威)

责任编辑: 丁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