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延边州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生态宜居”建设,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补短板的重大民生工程,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坚持高位推进,统筹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幸福新延边。
一、强势推进,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体合力
延边州充分认识做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重要性,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履职尽责担当,力争打好乡村振兴的“当头炮”。州委常委会、州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延边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延边州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方案》《延边州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行动考评细则》等文件。着力构建组织领导体系,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一是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在专题调研和会议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出强调部署。召开州级四套班子领导、州直100余部门、各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参加的全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议,动员部署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二是抓县市党政“一把手”。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党政考核范畴,对考核先进县市进行重奖,对全州综合考评排名后两位的县市,州政府对其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并责令在延边广播电视台公开检讨。三是整合部门力量。定期召开农村人居环境责任部门调度会议,统一目标、统一计划、统一行动,形成工作合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四是强化帮扶力度。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纳入脱贫攻坚部门帮扶考核指标,全州帮扶部门深度参与包保村屯环境整治,机关干部走村入户,引导和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特别是老年人、残疾人等无劳动能力家庭开展环境治理,争创干净人家。五是激发“主体”动力。把农村环境卫生、庭院环境治理等纳入村规民约。推进“爱心超市”建设,鼓励村民参加各项志愿服务、干净人家、美丽庭院创建等活动,积攒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激发农民参与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强化贫困帮扶,将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聘为保洁员、巡河员等“八大员”,不仅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同时也有效提高了他们参与村务的积极性。
二、强力攻坚,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推进格局
坚持“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全面覆盖、整体提升、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对焦“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和村容村貌提升”主攻任务,强力攻坚,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形成全域推开建设格局。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把编制规划作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按照“统筹城乡、多规合一”的原则,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工作,因村制宜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全州已完成359个村庄规划编制或修编工作,占需要编制规划村庄数量的51%。二是坚持示范引领。围绕延龙图核心区、302国道、201国道、202省道及边境线“一核四带”布局,因地制宜推进“百村示范”。在节点镇、沿线村强力打造了“生态旅游型”“三产融合型”“特色保护型”和“整治提升型”等百余个国家和省州级示范村,做到有看头、能参观、叫得响、可推广,且聚点成片、连点成线。三是坚持全域推进。按照“改造中心村、发展特色村、保护边境村、治理空心村”的工作思路,分层次、分类型、分重点推进“千村提升”。和龙市紧密结合脱贫攻坚,采取“环境整治+乡村旅游+易地搬迁”模式,打造了“最美一百公里边境公路”;图们市突出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整治,对全市所有规划保留村实施道路、安全饮水、垃圾处理、粪污管网、围墙路灯整体提升工程;汪清县实施2018-2019“白改黑”工程,将所有行政村水泥路改成沥青路。四是坚持综合治理。统筹推进“五改四化六清”整治,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水源工程264处、管网工程403处,改造农村厕所9600户,改造农村危房3017户,新(改)建农村道路559公里,围墙(栅栏)64.5万延长米,边沟66万延长米,路灯2.2万盏,全州农村道路通屯率达到94%,中心村屯亮化率达到94.6%,和龙、延吉市基本实现户户通。加强生活垃圾治理,推动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向村镇延伸,完善县乡村三级环卫管理体制。全州新建垃圾转运站41座,固定保洁员3360名。延吉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敦化、龙井、和龙、图们等县市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运行模式,其余县市将于2019年全部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启动敦化市大石头镇等6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图们市采取MBR(膜生物处理技术)、AO(活性污泥处理技术)、“清掏转运+管网集中收集处理”模式,对全市规划保留村庄生活污水进行治理,织就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张网”。
三、强化保障,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长效机制
坚持把长效机制建设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核心要素,强化资金投入、强化考核评价、强化改革创新,层层传导压力、激发动力,充分释放基层活力,形成管根本、管长远的保障机制。一是全面考核促成效。建立州县乡三级定期调度、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机制。年中,州政府召开半年重点工作推进会议,采取现场游走、集中会议调度、领导点评问题等方式,让县市红脸出汗,对照问题找差距,督导整改问题;年未,由人居办牵头联合10余个责任部门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督导考核组,按照乡镇30%、行政村10%以上比例,采取“实地督导检查+空中无人机拍摄”方式,全面真实、客观准确地考评各县市环境整治情况,落实奖惩机制。二是多管齐下破瓶颈。建立政府投入引导、农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相结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2018年全州统筹整合中央、省州财政、扶贫等项目资金26亿元,较2017年增加近一倍;通过社会捐资、合作共建等方式,吸纳社会资本2亿元。设立政策引导扶持资金。州政府每年设立3000万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财政专项奖补资金,对综合考评排名靠前的县市、乡镇及示范村分别给予50万元至500万元不等的资金奖励;设立500万元的农村“四好公路”建设财政奖补专项资金;落实以奖代补资金960万元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设立5000万元全域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着力推进包括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内的全域旅游产业发展。三是改革创新释活力。印发《延边州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册外地”规范化管理指导意见》,全面开展农村“册外地”规范化管理工作,施行“册外地”有偿使用。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村级组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公共服务支出,从根本上建立了既管当前又管长远的保障机制。截止目前,全州已收取册外地有偿使用费8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