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延吉出发沿302国道一路向东行至约90公里处,便来到远近闻名的汪清县百草沟镇仲坪村。
“银色”的魅力
“道拉吉、道拉吉、道拉吉……”推开仲坪村老年学校“文化屋”的门,一股热气扑面而来,30多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身穿民族服装载歌载舞。人们常用“夕阳”、“暮年”来形容老年人,而仲坪村老年人却很不一样。悠扬的音乐,美妙的舞姿,嘹亮的歌喉,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们浑身散发着自信、健康、向上的气息。
为丰富老人们的晚年生活,2006年以来,仲坪村投资近10万元修建了村老年学校和4个老年门球场,每月举行三次学习娱乐活动,每年举行一次文艺大会。“咱们仲坪村老年协会可是名声在外啊!”仲坪村老年协会会长郑松月高兴地对记者说。活动室里,“全省居家养老先进单位”、“全州老年人门球赛女子组第三名”、“汪清县老年溜溜球比赛第二名”等奖状与奖杯摆满了一桌子。
“黑色”的财富
在村民朴红男家的菌房里,一排排黑木耳菌袋整齐地码放在架子上,如同待检阅的“士兵”。眼下,正是食用菌发酵的时节,菌农们忙着拌料、入锅、装袋、摆放。“黑木耳产业,让咱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朴红男笑着说。朴红男今年46岁,年轻时受过伤干不了重活,一家四口人日子过得紧巴巴,还欠下不少外债。3年前,朴红男响应村里号召,试种黑木耳,第一年赚了5万多元,一下子“翻了身”。去年,朴红男种植黑木耳12万袋,收入30多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户”、“富户”。
近年来,仲坪村着力发展黑木耳产业,先后成立了仲坪农作物种植合作社、黑木耳栽植合作社和汪清县东日专业农场,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民+股份合作社”的标准化、产业化经营模式,2011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500元以上。
多彩的画卷
有道是“雪落山村满眼诗”。冬雪覆盖的仲坪村别有一番韵味:远处观看,一座座崭新的红色民居戴着“雪帽”,整齐地排列在国道两边;近处着眼,宽敞的水泥路干净整洁,黄色围墙上画着的象帽舞、长鼓舞图案尽显民族风情。白雪、红房、黄墙、炊烟,将村落融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仲坪村主任姜金春指着整洁宽敞的民居院落自豪地说:“看,咱们住的可都是‘别墅’,比城里人住得都宽敞!”
近年来,仲坪村争取资金873.8万元,自筹资金262万元,修水泥路3.78公里,新建民房50户,修建水泥河堤河坝2300米、围墙3300米,修缮图书馆、文化室、警务室、红十字协会,总建筑面积230平方米,新建了文化广场,安装路灯38套,社会事业全面延伸,公共服务全面到位,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
仲坪村曾是“穷村”、“乱村”,而今实现了华丽转身。可以说,仲坪村的成功来自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自于大胆探索和勇于实践。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州委十届二次全会强调,要打造一批示范作用强、产业基础实、文化生活丰富的标兵村和先进村,塑造现代农村新形象。建设新农村没有固定模式,仲坪村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按照中央的总要求,结合实际,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去探索、去尝试、去实践,让村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