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11日
首 页 领导讲话 动态信息 政策文件 项目管理 合力共建 宣传培训 典型聚焦 扶贫攻坚 乡村风貌 探索研究 外埠经验 文化生活
走进“东方第一村”
发布时间: 2014-06-01 10:23:00 来源:

  珲春市敬信镇防川村位于中朝俄三国交界处,区域面积14平方公里,有耕地65公顷,人口120人,且多数在外务工。这样一个“袖珍村庄“,为何拥有“东方第一村”的美誉?

  防川村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静谧、精致。远远望去,朝鲜族民居的青色屋顶与村中心飘扬的五星红旗相互映衬,房屋排列规整,村路整洁干净。

  寒冬时节,防川村的村民都在享受安适悠闲的乡村生活。在村民金万福的邻居家看到,几位村民正盘腿坐在暖和的朝鲜族大炕上吃饭,桌上有刚做的打糕、温热的米酒,小鱼汤香味四溢。金万福自豪地说:“别看咱们防川村人少,但日子过得舒坦。地不用自己种,渔业一起搞,坐在家里能开旅馆,闲着也挣钱。”

  农作物种植、渔业捕捞、民俗旅游、劳务输出是防川村的主要产业。2009年,防川村成立了防川旅游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承包空闲村民住宅,承担旅游住宿、餐饮接待等业务,统一经营管理、分配收入,每年接待游客3000余人,总收入达50万余元。2010年,防川村成立了防川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图们江防川段水域进行渔业捕捞作业,虽然成员仅有32人,但每年春秋两季捕鱼产量达1.5万公斤,成员年均渔业收入2万余元。2011年,防川村成立了种植专业农场,承包了全村所有耕地,实现了农机化经营,土地种植收入的5%作为农民耕地外包收入以外的分红。村里产业经营模式的转变,使从事劳务输出的村民少了牵挂,在外打工还能获得房屋、耕地的外包收益,部分村民在积累一定资金后,选择回村发展农家乐旅游。现在的防川村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拥有2家产业合作社与1家旅游企业,留守村民只需参与春秋两季的捕鱼作业、在旅游旺季经营家庭旅馆,坐享多种收益。

  防川村主任黄武吉表示,未来几年,防川村继续发挥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发挥边境地区、民族地区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扩大边境民俗旅游服务产业的经营规模与水平,使其对渔业捕捞、生态农业发挥带动作用,谋求支柱产业的长远发展。现在,每年到防川的游客有5万人次,作为延边面向全国游客的一扇‘窗口’,防川村既要抓住扩大旅游产业的机遇,也要创造更具魅力的新农村形象,不负‘东方第一村’的美誉。”劳务输出在给农村人口带来丰厚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使不少乡村出现了“空巢”现象,影响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成为我州农村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防川村通过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主打产业,走规模化、企业化经营之路,让村民“在外有工作、家中有产业”,实现了村民劳务致富、村屯整体发展的双赢局面。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和完善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是破解延边州农村发展瓶颈的重要法宝。  (华泰来)

责任编辑: 丁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