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永庆村,扑面而来的是一片新气象,村变美了,民富裕了,昔日的后进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容村貌大变脸
“昔日脏乱差,今朝换新颜”。这句话用来形容永庆村再贴切不过了。为了改善村容村貌,今年村里营造环村林、环路林、广场林6万多棵,面积达18.2公顷。新修了水泥路3.7公里,实现了屯屯通。修排水沟1150延长米,建设改造村民院落围墙2700延长米。同时强化村屯环境卫生整治,清理柴草、垃圾3万多立方,添置40个垃圾箱,设立保洁员。经过整治,脏乱不堪的小区焕然一新。说起变化,村民们都感慨万千,以前,屯里的道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下雨天道路湿滑。现在好了,修建了水泥路,出行更方便、更快捷了。由于变化大,一年没回家的村民高德坤回来了,愣是没找到家。
告别泥房住进瓦房
2013年以前,村民的砖瓦化率不足50%,一些村民还住在有几十年历史的老房子中。启动了危房改造工程,每所住房补贴2.8万元。在改造、维修危房过程中,组织改造户统一门窗、瓷瓦、院墙、大门,有144户居民告别了泥土房。走进村民李树华家,五间房屋宽敞明亮,室内设施一应俱全。不仅住房宽敞了,李家的生活方式也开始与城市接轨了,装修时尚。搬进了5间白瓷砖、黄屋瓦大瓦房的老人脸上漾开了笑容“原先住的泥土房有40多年了,没想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
“龙须沟”变身大广场
漂亮的凉亭、广场格外显眼。“几个月前,可没有这么气派。过去这里是个烂泥塘,一米多深。建成广场之后,村民每天晚上都要到这里来健身,打牌赌博的少了,酗酒闹事的也少了。”村党支部书记肖树芳说。
今年,投资112万元,在满良窝堡屯建设了占地3万平方米的广场,其中硬化面积4000平方米,配备了健身器材,有绿地、人工湖,广场成为集文化活动、体育健身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村文化平台。村里组建了300人的秧歌队,并为每一位队员购置了演出服装和器具。每天傍晚,群众都自发到广场内扭秧歌、健身、聊天儿。村民周家艳兴奋地说:“过去村里没有活动的地方,自从建好广场之后我和伙伴们每天都来这活动一下,不仅锻炼了身体,还丰富了生活。”
用上新能源
不见炊烟起,却闻饭菜香。10月14日,走进村民于殿云家,厨房里明晃晃的沼气灶格外显眼,她随手拧了一下沼气灶上的打火开关,只听“咝咝”两声响后,灶头上便跳动起了蓝荧荧的火苗。从土灶台前解放出来的她特别兴奋,“10多分钟就做好了饭,方便不说,再也不用烟熏火燎了”。今年,全村有160户村民用上了沼气,占整个村民的80%。小小的沼气不仅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而且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多路进财腰包鼓
环境好了,生产也要富裕。做大棚膜经济。一亩园子十亩田。永庆村在发展棚膜瓜菜等特色产业上有基础、有条件,为了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今年,争取财政补助48万元,农民自筹84万元,建设了120栋日光大棚,种植西甜瓜和复种蔬菜,收入超百万。村民邹江4栋大棚就为他赚回近5万元的钞票。新发展西甜瓜种植户13户、扶持原有种植户扩大生产面积,新增种植面积55.3公顷,总面积达到156公顷,收入750万元。
发展肉羊养殖。又把发展放在了肉羊养殖上,目标是100户村民每家饲养10只基础母羊,由村里出资,村民只需要修羊舍和购置种羊。目前,已有61户建完羊舍,购买小尾寒羊600多只,总数达2100多只。每年仅此一项增收200多万元。村民郭树海7月购回的羊,如今已产了4只小羊羔,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他信心十足,“每年收入1万元稳稳当当”。
今年,全村人均收入达7000多元,比去年增加了1950元。
如今,在新农村建设中,他们有了新思路、新想法、新气象。走出永庆村时,仍能感觉到那清新的乡野空气中蕴涵着的生机与活力。 (姜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