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11日
首 页 领导讲话 动态信息 政策文件 项目管理 合力共建 宣传培训 典型聚焦 扶贫攻坚 乡村风貌 探索研究 外埠经验 文化生活
村屯美 农民富 日子甜——蛟河市新农村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 2014-07-08 10:04:00 来源:

  都说蛟河山水美,却不知乡村别样俊。近年来,蛟河市大力实施“文明生态村”“千村示范、万村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等新农村建设工程,打造出一大批富裕、美丽、殷实的村屯。来自蛟河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数据显示,仅去年一年,蛟河市就投资969.7万元建设新农村。目前,蛟河市已有两批54个示范村环境发生了根本改变,4万多农民享受到了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村庄美了

  走进蛟河市新农街道南荒地村,一幅美丽的山村画卷呈现在记者眼前。宽敞的水泥路一直通到各家各户,路旁的树木郁郁葱葱,红瓦黄墙的民房整齐划一。农户家里,一座座暖棚拔地而起,一台台农机具摆放在院落。村路上不时跑过一辆辆私家车……然而,几年前,这个村子可不是这样。房子低矮破旧,路桥破烂不堪,垃圾随处可见……

  像南荒地村这样在新农村建设中发生大变化的村屯,在蛟河市有54个。在新农村建设中,蛟河市吃透国家新农村建设政策,通过上级拨、财政补、村民筹等多种集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村屯道路、自来水、路边沟、广场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居住环境。仅在去年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蛟河市就修建农村道路5200米,建设路边排水沟和护河堤7900米、文化广场6个共计6551平方米、多功能室2095平方米。 

  村民富了

  了解白石山镇二道河村的人都知道,这个村原来是只有玉米种植这一项传统产业的贫困村,可现在变了。利用临近“中国黑木耳之乡”黄松甸镇的优势,该村成了黑木耳种植大村,家家户户年收入倍增。目前,全村三分之一的农户种植了黑木耳,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低于全镇平均水平的5243元,提高到去年高于全镇平均水平的1.1万元。在特色产业的支持下,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村民生活环境大为改善。

  像二道河村依靠改变产业结构走向富裕之路的村屯,在蛟河市还有许多。新站镇朝阳沟村培育发展了山蕨菜、刺嫩芽等山野菜人工栽培,使每亩地至少增收3000元。天岗镇窝集口村不仅发展果树种植,还通过打造“蛟河窝集口采摘节”,发展了旅游业。依靠特色产业发展,蛟河市农民纯收入跃升到1万元以上。

  日子甜了

  进入6月,每天早上,新农街道石头河村村民牛长俊都到地里给香瓜掐蔓子。回到家,满身是汗的他拧开太阳能热水器洗个澡。妻子打开沼气炉,不一会儿,两道菜就出锅了。“家有4垧地,除了种玉米和黄豆老作物外,还种了香瓜和洋姑娘。到秋估计收个五六万块没问题。两个孩子都在外念书,大姑娘今年大学毕业了。”牛长俊美滋滋地说。   像牛长俊这样小日子过得殷实的农户,在蛟河市无以计数。据统计,近年来蛟河市新落成的楼房,有三分之一是农民购买的。 (田丽娟  常学文)

责任编辑: 丁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