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11日
首 页 领导讲话 动态信息 政策文件 项目管理 合力共建 宣传培训 典型聚焦 扶贫攻坚 乡村风貌 探索研究 外埠经验 文化生活
建华村——“中国最美宜居村”
发布时间: 2014-09-17 11:01:00 来源:

  宽敞的柏油路、整齐的居民楼、漂亮的绿化、整洁的环境……让你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这也是农村?

  这确实是丰满区江南乡建华村。凭借在绿化、空气、水质监测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建华村一举摘得“发现·2013中国最美村镇——宜居奖”。

  让城里人羡慕的农村人

  生活在建华新村小区附近的城市居民,对搬进新楼的建华村民无比羡慕。近年来,吉林市的房价飞涨,可入住建华新村一期、二期的1600多户村民花的却是成本价。

  这么多住户,物业管理是让人头痛的问题。可建华新村小区的环境完全可以和城里的高档住宅小区相媲美。因为建华村有个30人的专职绿化保洁大队,村里投入100多万元搞工程绿化,实现村屯道路、小区绿化、美化、亮化、环境保洁全覆盖。

  村民的就业、养老、医疗、教育、社会救助全被纳入村民福利保障体系。青年人在本村统一安排就业,老年人每年领取1600元~2000元不等的养老金,村民不用掏一分钱就能享受到村民合作医疗保险,考上重点学校的村民子女能得到奖学金,贫困户除党员帮扶外还发给救助金。村民办红白事、过生日,不但能收到贺金和抚慰金,还有专车、专人全套服务,不用村民操一点心。

  村民高兴地说:“村里大年小节都搞福利,天天都像在过节。”

  在建华村文体活动中心暨老年之家,每天都有近百名村民扭秧歌、跳舞……跳啊、笑啊,真的像过节一样。

  建华村民这样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

  幸福来自村领导重视民生

  2008年,建华村新组建的村委会领导高度重视改善村民民生。

  建华村2社是丰满区有名的“倒蛋基地”,蛋鸡饲养量占到全区的半壁江山。过去,由于村路多年失修,路面颠簸,村民卖鸡蛋时经常出现鸡蛋破损的情况。2008年下半年,村里自筹资金800万元,修水泥路27公里,基本达到了屯屯通、户户通公路的目标。路好了,心通了。养鸡户王淑琴说:“过去卖鸡蛋,没等到地方颠碎了一少半,如今到市里鸡蛋没磕出过坑儿”。

  为解决村民住房紧张问题,从2010年起,村里先后投资2.2亿元兴建了农民新村,一期、二期工程已竣工,按照成本价销售给村民,三期工程正在施工中。

  仅一年的时间,建华村已经有50%的农户搬进了设计新颖的楼房,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村里每年拿出近40万元对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进行全额补贴,村民不用掏一分钱就能享受医疗保险。村里还专门成立了红白事理事会,帮村民张罗红白喜事。  2010年,村里投资1500万元,建起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村民文化中心——建华村文体活动中心暨老年之家。中心内设有专业级的舞台、化妆室、更衣室,有标准化的健身房、乒乓球室、台球室、棋类活动室,还有远程教育中心、室内体育馆、图书室(藏书近万册)。

  村里投入经费,并聘请专业教师指导训练村里的文艺演出队、秧歌队等。结合文化活动,村里投入资金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卫生标兵”、“十佳村民”、“十佳婆婆”、“十佳儿媳妇”等评选活动。通过文化熏陶、评比激励,促进了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村里风气淳朴,文明风尚盛行。目前,村里“十星级文明户”达到100多户,占全村总户数的10%。

  民生保障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撑,建华村的这笔资金从哪里来?

  村办企业壮大是改善的底气

  处在城乡接合部的建华村在2001年前是出了名的穷村,村里欠外债690万元。

  2001年,北华大学开始建新校区,大量占用建华村的土地。村领导充分抓住这一时机,以土地补偿款为启动资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村里筹集资金成立第一家公司——吉林市龙华物流有限公司,组建了专业车队从事运输业,相继又成立了市鑫丰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第四分公司、市建华高效生态农业园有限公司(已被动迁)。2003年,建华村组建了建华供热公司,随后又成立了市龙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市建华物业公司和市建鑫矿山设备加工有限公司。村里将已有的村办企业整合为建华实业总公司,统一经营、统一管理、滚动发展,使集体经济实力、市场开拓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已形成拥有6家公司,以服务业、生态农业为支撑的多元发展格局。村里聘请专家进行规划设计,制定了中远期发展规划,规划新建中型超市、养老院、卫生保健站、综合办公楼等项目,确立了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突出发展服务业的总体定位和发展方向。

  随着村办企业的发展和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村集体坚持以村级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实行“村企合一”经营管理模式,加快推进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型,培育产业优势,提高经营效益。

  2013年,建华村集体企业产值达到1.8亿元,集体收入2006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35万元。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建华村企业能创造出这么高的效益,是靠什么成功的?

  成功来自于一个好领导集体

  2008年初,村办企业效益滑坡,企业职工5个半月没开工资。村里一开大会,不是班子内部吵架,就是村民上门闹事,干群关系十分紧张。  村班子急需一个领头人来改变现状。村民选举,竟将来到该村不到7年的杜福合选上,村民看中杜福合是“讲实话、做实事、求实效的‘实在人’”。杜福合挑起了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的重担。

  杜福合跟村干部讲:“老百姓一举手我们是村干部,不举手我们就是普通村民。我们要站直溜儿的,干点实在事,过后不要让老百姓骂咱们,起码让他们知道我们是干正事的。”

  杜福合和其他村班子成员千方百计地为村里企业“寻米下锅”。 他们筹集100多万元现金,为村办企业职工补发了工资,重新启动生产。

  为了节约开支,村里积极推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和班子成员兼任村集体企业负责人。每名班子成员都承担了大量而繁重的工作,但是从来没有一个叫苦喊累的,也没有一个跟上级组织提条件、要待遇的,都是以一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兢兢业业地为全村的大事小事辛勤着、忙碌着。村民徐吉福这样评价建华村班子:“我们的村领导班子真是好样的,365天基本上没有休息过一天,就是年三十还要干上半天,晚上还到各家去拜年,他们做的这些事我们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你说这样的村班子老百姓能不拥护吗?”

  如今的建华村,群众文化生活活跃起来了,邻里之间和谐了,村民听集体召唤了,集体凝聚力增强了,从前在群众心目中没有位置的村党组织、村委会如今成了村民的“娘家”。

  村民编成顺口溜:“建华班子了不起,修路美化高楼起,村民没有闹心事,和美舒心又满意。”

  建华村的新景象、新面貌让其获得了第三批“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中东部小康村”、“全国敬老模范村”等荣誉称号。村领导班子被评为省“五好”农村基层党组织。   (施敬军)

责任编辑: 丁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