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11日
首 页 领导讲话 动态信息 政策文件 项目管理 合力共建 宣传培训 典型聚焦 扶贫攻坚 乡村风貌 探索研究 外埠经验 文化生活
因地制宜创特色 和谐发展新农村——通化县东来乡河南村
发布时间: 2015-01-09 11:09:00 来源:

  走进东来乡河南村,映入眼帘的是大街小巷平坦洁净,住宅房屋整洁亮丽。如今的河南村,借助通集公路穿境而过的地位优势,抓住通化县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机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绘制出了一幅如诗入画的新农村画卷,一个以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为特色的欣欣向荣新农村已初具雏形,深受八方游客的青睐。你看那一幢幢依山傍水的民居整洁明亮,尽显新居风采;姹紫嫣红的户间花坛,塔柏吐翠的林荫大道,莺歌燕舞,花漫山岚;山舞银蛇般的通村水泥路,双龙劲舞的拦河大堤,宽敞明亮的村民文化娱乐广场,游人开心的旅游山庄、农家乐园,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景点多多,人气旺旺,处处是笑,满园是春,好一幅太平盛世、村美人富的山水田园风光。

  一、突出地域特色高点定位

  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结局。眼光有多远,发展之路就有多宽。河南村正是在通化县新农村建设这种大背景下乘势而上,高点定位,迅速崛起的。

  河南村位于通化县东南部,是东来乡政府所在地,总面积23.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16亩,辖8个居民组,共303户1136口人。昔日的河南村在全县近200个行政村中,还是一个其貌不扬、名不见经传的落后村。基础设施落后,没有水泥路、没有自来水,没有拦河堤,良田常被水吞没,环境脏乱差,村民收入少,只能依赖外出打工讨苦力。由于条件差,小伙子娶媳妇难上难,面对这种贫穷落后状况,正当村班子一筹莫展时,通化县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东来乡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研究新农村建设,派驻包村干部入驻河南村指导新农村建设,乡村干部现场观摩,现场调研,现场规划,现场落实包抓责任,根据河南村区位条件、生态条件、产业基础、资源分布、文化基础,将河南村新农村定位为休闲旅游、生态宜居新区,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对河南村进行详细规划,充分利用好区位、资源、生态等优势,发展农家乐,发展生态园林,发展绿色产业,使河南村快速与全县大旅游对接,全力打造通化县生态旅游第一村。

  新农村建设伊始,村两委会一班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长远目标和近期建设结合起来,把产业规划与环境规划结合起来,做到规划高起点、高标准,一步到位。以通化县农村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实施了“六化”、“七个一”工程。“六化”:即道路硬化、边沟围墙一体化、村屯道路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庭院硬化美化;“七个一”:即一个科技文化活动室、一个标准化卫生计生室、一个幼儿园、一个健身广场、一个消防队伍并配备消防设施、一个便民超市和一个浴池。河南村确立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蓝图为:建设农业产业园、休闲度假园区、生态宜居村屯。一是建设农业产业园区,主要用于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引进170亩柴胡种植项目、350亩刺嫩芽种植项目,确保群众收入大幅增长。二是建设生态宜居村屯,治理村庄脏乱差,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成立保洁队伍,实行垃圾分类试点,全村环境卫生得到彻底改善。三是建设休闲度假园区。大搞村庄绿化美化,基础设施改善,软硬环境改善,借助优美的环境和通集公路穿境的优势,引进投资3亿元的红星生态园、永生神龙钰宫,集餐饮、休闲、商务、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型项目,全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就地转移,形成离家不出村、亦工亦农的产业增收格局。带动了河南村旅游业发展,又适时打造乡村一日游,以此来带动农家乐产业发展,河南村真正成为通化县近郊的“旅游圣地”和外地游客首选的度假村。

  二、改善基础设施打牢根基

  农村要发展,条件要改善,环境要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近年来,河南村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通村公路水泥化、生活节能化、村庄生态化、设施配套化、管理规范化”的目标,大力实施民居改造、环境整治、安全饮水、道路通达、亮化绿化工程,全力加快村内公路、饮水、电力、农田、民居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探索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长效的管理机制,使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人居环境快速改善。

  为了让群众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河南村大力实施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实现了水网全覆盖。同时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目前,农民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通讯问题都得到了彻底解决,现代家用电器和电话、手机等通讯设备在该村已不是“稀罕物”,大部分农民都装上了视频宽带,坐在家中的电脑前轻松把钱赚。

  为了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河南村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抓好以沼气池、改厨、改厕等建设工程,动员群众配套建设沼气池,使用新型节能锅灶,全村生态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优化。投资50多万元,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实现了垃圾池全村覆盖,垃圾日产日清,过去的脏乱差没有了,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画卷。

  三、培育新型农民提升素质

  新农民、新生活、新风尚。每天清晨或傍晚,在河南村休闲健身广场上,不少村民在那里娱乐健身。这里已成为河南村人文化活动的大舞台。村里建设了文化活动室,成立了“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网点”提高整体功能,发挥综合效益,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近年来,河南村利用电教电脑、图书室、文化室等设备,共开展科技文化娱乐活动50多场次,参与群众达1.2万人次。现在,河南村形成了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的良好新风尚,全村上下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和谐景象,打架斗殴的没有了,赌博的没有了,唱歌跳舞的多了,助人为乐的多了,忙赚钱的多了,社会和谐稳定了。2012年,河南村被通化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称号。

  经过几年的奋斗,河南村的新农村建设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先后被评为新农村建设“县级标兵村”、“市级标杆村”等荣誉称号。村子美了,群众富了,河南村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新农村建设当中来,为建设美好家园而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 丁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