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11日
首 页 领导讲话 动态信息 政策文件 项目管理 合力共建 宣传培训 典型聚焦 扶贫攻坚 乡村风貌 探索研究 外埠经验 文化生活
桥南村:一个贫困村的华丽转身
发布时间: 2018-09-25 02:42:00 来源:

  走进洮南市洮府乡桥南村,视野中呈现的不再是昔日“泥草房土围墙、柴草垛堆路旁、村路上土飞扬”的村容,新修的水泥村路笔直干净,整齐划一的院墙十分美观。村民们纷纷为现在的村容村貌竖起大拇指“点赞”。

  初秋时节,硕果累累。从早上四五点钟开始,桥南村铭源糯玉米合作社里的工人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刚刚从农用车上卸下来的玉米被迅速分类、去皮、整装、蒸煮、冷却、入库。每天这样的劳作循环要一直持续到日落以后。“我们生产的糯玉米销路很好,大多发往湖南、河南、四川等地,订单供不应求。”合作社负责人齐满杰介绍说。年初,合作社就同村民签订了糯玉米种植订单,家家农田和房前屋后的空地上都能种植。从种子和化肥的选用到田间管理,合作社都全程指导,玉米成熟后按订单全部收购。合作社开始生产后,村民还可以到合作社打工赚钱,大家都亲切地称合作社是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合作社现在每天用工七八十人,每人每天收入150元以上,本村的贫困群众根本不够用,还得从其他地方招人,糯玉米生产周期结束后就要转向加工辣椒,加工后主要出口韩国,那时候用工更多。”齐满杰说。

  桥南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友向记者介绍,铭源糯玉米合作社刚开始筹建的时候,正赶上桥南村在为村里寻求扶贫产业。合作社的发展前景让村里眼前一亮,双方一拍即合,得知合作社缺少发展资金,驻村工作队调动扶贫资金50万元注入铭源糯玉米合作社,不仅解决了合作社发展中的资金困难,还从注入的资金中获得每年12%的收益率,收益分红全部回馈给贫困户。

  项目扶贫是桥南村脱贫的重要着力点。建在桥南村边的11栋钢结构厂房,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显眼,屋顶是光伏发电设备,屋内是食用菌培育车间。项目负责人说,在帮扶单位白城市审计局的积极协调下,项目从动工到投产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该项目已于今年4月份并网发电,全村所有贫困户年人均分红可达1000元以上,还可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实现分红,可为该村持续分红20年,每年可解决村剩余劳动力80余人。与此同时,在白城市审计局的协调帮助下,桥南村成功地申请到棚膜项目资金,建设了5栋具有示范作用的现代化日光温室大棚。建成后的大棚由桥南村蔬菜专家杨立国和种植大户颜双明负责管理,为了选好品种,第一书记张友带领杨立国和颜双明多次到长白山、辽宁海城、黑龙江五大连池等地考察。张友说:“在专业人才的示范带动下,这里产出的效益既可以增加村集体收入,又能注入扶贫资金,桥南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为村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之一。贫困户曾广春的老伴儿对记者说:“自从脱贫工作开展以后,家里盖起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以前的穷日子是一年一年熬着过,现在这好日子是享着福过。有党的好政策,以后的日子会更好。”据了解,自市审计局开展包保帮扶贫困村工作以来,共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9户,2018年完成非贫困户新建住房2户,非贫困户维修住房4户。改造维修村部200余平方米,新建库房文化长廊等设施,新购进电脑5台、办公桌椅5套,大大提升了便民服务阵地。新建文化广场一处,项目建设资金10万元,改扩建村卫生室,建设资金10万元,新建老年服务中心1座,投资28.8万元,为村部新购进环保水冲厕所一座,价值7.2万元。新建井房22座,新打扶贫井20眼,资金20万元,2016年已完成修建村巷路2.2公里,项目建设资金100.1万元,2018年新修巷路4.6公里,项目建设资金174.8万元,现正在施工,计划9月末前完工。维修自来水泵房及更换自来水水罐和所有管件,资金24.6万元,新建育秧大棚5栋,资金248万元,切实为群众生产生活解决了实际困难。(张 芙)

  

责任编辑: 丁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