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扶余市紧紧抓住国家政策机遇,率先发力,以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区为引领,以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点为标杆,将产业项目、环境整治、文化建设、基层党建、扶贫攻坚等工作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举全市之力,努力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区,精心打造示范村屯。
“产业提升工程”
产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源头根本和前置条件。只有产业兴旺,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财、物由农村流向城市的“虹吸效应”,才能真正聚集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要素。扶余市通过搞好产业发展定位,把项目布局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实行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提升产业集中度,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劲动力。一方面,扩大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培育专业协会及合作社等新型主体,着力推进玉米、花生、土豆、杂粮等重点产业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另一方面,本着“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思路,引导各村打造特色产业,形成差异化发展局面。在更新乡新红村,2017年通过与伊利集团签单合作,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产品远销上海、云南、青海;培养10余人成为从事农产品加工、装修装潢建材等产业的小老板,2017年收入总额达800万元;注册成立了水稻花生绿色种植合作社,2018年种植面积30公顷;以致富能手为骨干力量,带动物流运输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逐步形成了花生、物流、棚膜三大特色优势产业。经过不懈的努力,产业与美丽乡村的互动效应在扶余大地已初步形成。
“环境提升工程”
环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改善乡村环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扶余市立足自身实际,将环境卫生整治、村屯道路硬化、房屋改造、墙体美化、文化休闲设施建设等工作统筹布局,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变、统筹使用”的原则,整合多部门项目资金,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形成合力,多头推进,打出升级环境“组合拳”,最大限度地释放综合力量,进而打造了一批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示范村屯。经过扶余市委、市政府筹划,由市委宣传部牵头负责,充分调动市政、交通、文化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方位、立体式的开展建设工作。累计投入资金200余万元,修建了4万延长米的文化墙,以党的政策、传统文化及文明新风为主题喷绘装点墙面。共修建乡村干道1.2公里、村内巷路8.4公里、排水沟1万延长米;增设路灯84基,补栽松树2692棵;新建村部1个,改造升级8个;新建文化活动中心2个,改造2个,新建厕所1000个,建设美丽庭院200户,增设宣传牌2500块。扶余市在较短时间集聚了全市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了由表及里的村屯环境卫生整治到美丽乡村的华丽升级,打造出了一片可圈可点的美丽乡村示范区。
“文化提升工程”
农民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参战主体,更是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受益者,没有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永远只能是一个空架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扶余市在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引领,着力打造文明乡风,通过广泛动员、深入发动,在群众中切实凝聚了思想共识,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态势。依托“新时代传习所”“乡村文化大院”“农村文化小广场”等平台,在开展阵地宣讲、评先选优、送戏下乡等传统规定动作的基础上,依托道德讲堂,成立了辐射12个乡镇、103个村屯,在册超过3000人、参与者逾万的志愿者队伍。依靠志愿者队伍组织的30多个宣讲团,每年组织宣讲会1000多场,听讲人数超过10万人次,形成了让群众培训群众,让环境改变心境的整体氛围。在道德教育的引导下,许多人告别麻将桌,许多不孝的儿女主动赡养父母,许多女孩子结婚不要彩礼,许多不和睦的家庭变得和谐。弓棚子镇香水泉屯,多年来农民志愿者积极协助村“两委”管理村级事务,教育村民,不仅没有一例信访事件,而且连续十几年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在志愿者队伍的带动下,群众自发性、公益性的行动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助力,“没有外力支持,要自力更生建设,有外力支持,就要建成脸面”的理念成为了群众的共识。屯屯都有群众自发捐款制作的迎宾门和宣传牌,写上了加强道德修养、宣讲方针政策的话语,让身处其地的人随时接受党性和道德教育。在示范区的群众,自发捐款、义务出工,主动承担村屯卫生清理,8个屯均购置了价值3到6万元不等的铲车,每条街都有街长,由街长组织群众义务清扫,冬季更是以雪为令,时刻保障道路干净整洁畅通。2018年,示范区内的志愿者不仅用自家火炕、大棚培育花卉近400万株,还无偿出人出工在村内及附近道路两侧栽上花草,建成特色景观,仅这一项,就为美丽乡村建设节约资金约450万元。在肖家乡王家村文化大院,百余名妇女、老人积极踊跃参加美丽乡村建设义务劳动,组装栅栏、焊接大门、后勤服务……不计代价,不要报酬,分工明确,井然有序,呈现出浓浓的团结友爱和谐氛围。
“党建提升工程”
“村子建得好,关键要有个好党支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美丽乡村建设关键环节的精准定位。扶余市把党建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途径来抓,牢牢依靠党的组织优势,最大限度发挥村级支部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保障。全面推行“党支部+”各种农村经济社会组织的形式,推动农村党组织建设重心下移,积极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根基向下进一步延伸。坚持政治素质好、能力突出、作风优良、群众认可的标准,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队伍。充分发挥党员的辐射作用,引导党员与后进分子结对,把示范引领优势转化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力量。将基层党建目标任务与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任务有机结合,做到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更新乡丛林村通过放大“领头雁”工程效能,多维壮大村集体经济,使党支部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心骨。积极打造党员示范户和“美丽庭院干净人家”示范户,发挥党员带动效果,并通过选优充实后备干部、积极分子队伍,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不竭人才保障。依托“春风行动”等劳动力输出平台,2017年鼓励近200名村民外出务工,拓宽增收途径,进而营造了党群共建的浓厚氛围,实现了基层党建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同频共振。
“扶贫提升工程”
农户庭院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一项,没有农户庭院的美丽作为“里子”,美丽乡村建设仅仅是面子工程。建设美丽庭院需要稳定、足额的个体农户收入作为支撑,只有实现贫困户的总体脱贫而不返贫,乡村美丽才能长久坚持。据此,扶余市将建设美丽乡村与脱贫攻坚工作融合开展,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定位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足做细“绣花功夫”,通过分级包`保帮扶、特色产业带动、释放政策红利等方式不断提升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聚焦“收入过一线”“吃穿两不愁”“住房教育医疗三保障”“水电路网四覆盖”等重点工作,动员全社会参与,不断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再上新台阶,群众幸福指数得到大力提升,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内生动力。弓棚子镇双胜村积极研究项目,通过引进社会资本,放大扶贫资金效能:引进社会资本80万元,建成总投资250万元的黄牛养殖基地;引进社会资本120万元,建成总投资210万元的温室大棚,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目前,该村已有17户34人相继脱贫。今年,他们又引进了省能源局光伏发电项目,年末即将整村脱贫,进而实现了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得益彰。 (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