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以来,柳河县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梯次推进”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二年来,全县集中打造了180个省市县乡四级试点村,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形成了以24个标兵村、49个先进村、107个达标村为骨架,以“六香”经济带为支撑点的点、线、面纵横交错、相互支撑的“八线一带”新农村建设新格局。呈现出产业发展与农民收入同步增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共同进步的可喜局面。
——特色产业实现新跨越。柳河县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各类特色产业经济,初步形成了以13.38万亩绿色有机水稻、1.2万亩山葡萄、1.85万亩烟叶、4.6万亩中草药、2.85万亩果木、0.23万亩花卉景观基地等彰显“六香”特色(稻香、酒香、清香、药香、果香、花香)为主的富民产业集群,夯实了村集体经济,开辟了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
——环境整治取得新成效。柳河县依托省补资金,率先成功打造了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47个省级示范村、18个重点村、5个美丽乡村试点村和1个试点镇。通过试点村镇成功经验的示范引领,全县82%的行政村达到了通化市新农村建设整市推进“三种类型村”创建标准,村容镇貌实现了重大改观。
——生态治理成为新常态。柳河县全力推进实施了1个森林示范小镇、1个移民绿美化新村以及143个村屯高标准绿化工程,省级精品绿美村屯达到97个。凉水镇、孤山子镇成功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三源浦镇、安口镇、罗通山镇、时家店乡获得省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
——宜居乡村实现新改观。结合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围绕柳河全域旅游蓝图,全力推动美丽乡村创建活村。高标准完成了以三回线八里哨等村屯环境提升为依托点、以柳安向云岭野山参保护区和开心庄园休闲区为辐射点、以驼靖线“五.七干校”旧址为着力点,以通梅线龙韵酒庄为核心点,成功打造了4条乡村旅游型、生态农业观光型、红色追思记忆为主题的精品路线和5个精品片区建设。孤山子镇百年商贸古镇、半拉背村、闹枝沟村、四家村等一批特色村镇已成为领跑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排头兵。
——民生改善开创新局面。完成了《柳河县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分别与湖北凯迪公司和北京尚德公司通过ppp合作共赢处理模式,启动实施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生物质发电及污水处理工程,为规划引领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续保障。
——农民素质得到新提升。柳河县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三委”人员培育工程,依托省新型职业农民轮训计划和村干部培训计划,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0人次,村委成员272人次。
——民主管理取得新作为。柳河县完成133个农村文化广场建设,不断提升全县村级文体活动室、多功能室、村卫生室、便民服务大厅、文化广场“三室一厅一广场”标准化建设和覆盖面。村级运转经费平均达到11.3万元,村干部年报酬达到1.8万元。全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目前已有80个村级服务站具备营运条件。
——保障机制实现新突破。连续6年实施“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扶持政策,柳河县财政累计列支新农村建设奖补资金5000余万元。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围墙按照每延长米补助150元、边沟每延长米补助80元、绿美化“三位一体”每延长米补助30元、太阳能路灯每盏补助1000元的扶持政策给予奖励,有效调动了村级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