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九台区幅员面积3372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街、310个行政村,乡村户数14.6万户,乡村人口56万。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创新思维,高标竞进,全力破解保洁收费、厕所整改、秸秆利用等农村环境整治难题,打造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一、探索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收费新机制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经费不足、农民群众参与度不高,一直是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难题。为此,九台区探索推行农户适当付费制度,每人每年缴纳12元环境卫生保洁费,全区共收取农户保洁费用500多万元,不仅弥补了乡村经费的不足,还提高了群众的环保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成为构建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一是抓好思想发动。召开村民大会进行发动,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下发宣传单等形式,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生态环保意识。二是抓好党员带动。组建党员先锋队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通过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双带形式,带动周边群众主动承担环境卫生义务、主动缴纳费用。三是抓好组织推动。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缴费纳入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的主体责任,建立农户门前包卫生、包花草树木成活、包环境秩序和庭院清理的“三包”责任制,引导村民自我建设、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四是抓好管理促动。农民十分关注缴纳费用的管理使用情况。回应群众关注,我们采取“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保洁费由村“两委”干部入户收缴,收费票据一联给农户、一联村委会存档,收取后的保洁费由各村设专账管理,专项用于村屯垃圾保洁费用支出,每季度向群众张榜公示收支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实现了农民群众对收取保洁费工作从抵触到支持的巨大转变。
二、开展厕所改造新革命
我们坚持把“厕所革命”作为改善农民群众生活品质、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来抓。2016年以来,累计投资1.4亿元,本级配套资金1716万元,改农村旱厕为室内水冲厕所29160户。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改造后的厕所出现一部分“不能用”和“不想用”的“问题厕所”。长春市“电视问政”后,我们先后三次组织召开全区“问题厕所”整改推进会,下发了整改方案,明确了整改路线图、整改时间表。一是施工造成损坏的。因冬季施工造成罐体等设备损坏,由改厕企业无偿进行更换和维修,保证100%达到使用标准。二是没有取暖冻坏的。因农户家中没有取暖设施造成马桶冻坏、连接管冻裂的,全部安装取暖设施,保证冬季能够正常使用。三是无上水不能冲洗的。由相关部门及乡镇街负责安装自来水或冲水设备,确保厕所正常冲洗。四是建后群众“不想用”的。鉴于群众担心厕所使用后清掏麻烦、增加费用的问题,区里统一采购5吨吸污车,按照建成厕所户数下发到乡(镇)、街道统一管理使用。五是管护责任没有落实的。创新管护运行机制,明确了厕所管护标准,做到了有制度管护、有资金维护、有人员看护,形成了规范化的运行维护机制。“问题厕所”整改工作截至6月末全部完成,由乡镇街及村工作人员、监理单位、企业共同验收,由农户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并签字后交付农户使用。2019年,将按照整村推进的原则完成25000户新改厕任务,本着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使用无害化卫生旱厕、水冲厕所,实施整村推进,确保改造一个村、成功一个村。
三、开辟秸秆“五化”利用新途径
长春市九台区年秸秆总量130万吨,如何合理综合利用,将其变废为宝,在过去是个老大难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将秸秆“五化”利用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突破口来抓,打造了全国秸秆综合利用新样板。一是在“堵”上下功夫。采取行政推动、宣传发动、政策促动、项目带动、利益驱动等一系列办法,全面控制了秸秆焚烧,逐步形成了不让烧、不敢烧、不去烧的良好局面。2018年全区秸秆禁烧、限烧面积达到17万公顷。二是在“疏”上求突破。全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创新可复制、可推广的“九台模式”。“政府+企业”模式,如区政府与长春长拖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协议,在龙嘉机场周边10个村建设10个综合利用产业园,年加工秸秆1万公顷以上。“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循环农业”模式,如隆达兴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水面15000平方米、饲养蛋鸡5000只,肉牛存栏1850头,年加工饲料3万吨,年使用秸秆3000公顷,走上了一条生态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政府技术部门组织实施模式,在国家农机补贴每亩20元的基础上,再追加补贴20元,达到每亩补贴40元,主要实施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目前全区每年秸秆还田34.5万亩并保持逐年递增。三是在“投”上作文章。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制度,区财政每年列支3000万元,用于秸秆综合利用考核奖励资金。几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整合各类资金24亿元,用于秸秆综合利用。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全区秸秆产生量129万吨,可收集量117万吨,综合利用量103万吨,其中:能源化34.6万吨、肥料化16.5万吨、饲料化44.9万吨、基料化7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88%,基本解决了秸秆露天焚烧和秸秆进屯污染环境问题,典型经验获得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