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过精准帮扶,长岭县永胜村由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民生事业、基础建设、产业项目和文化建设得到均衡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永胜村位于大兴镇东南,距离大兴镇6公里,处在吉林、内蒙古两省区的交界区域,距长岭县城约45公里。永胜村辖区面积38平方公里,下辖3个自然屯,8个村民小组,全村688户,人口3019人,常住人口2581人,党员29名,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094公顷,全村现有抗旱井175眼,灌溉面积达到95%。永胜村三个自然屯自来水全覆盖,水泥路全覆盖,全村农合参保率100%,移动光纤全部进户,实现了“电子商务开犁”进万家的目标,全村人均纯收入7800元左右。
文化设施完善,制度健全完备。永胜村现有文化广场5000平方米,内部设施齐全。新建设1200平方米广场,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与包保单位联手投入健身器材24台套,在广场周围添加辅助设施如公厕、公交车停靠点、休闲木质长廊、凉亭等,服务广大村民。申请财政资金,打造花园式公园2800平方米。经过精心设计,缜密施工效果显著。给村民的视觉感受是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冬有青。公园内设环形彩砖路和“永远跟党走”的醒目雕塑,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祥云建筑挺拔耸立,9米高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栽下800余棵的风景树点缀着公园,显得绿树成荫,广场两侧的白杨树就像卫士一样,保护着美丽村庄。永胜村西北屯实现百年无广场的历史,建造了一个953平方米的新型广场。健身器材10余台套,篮球架一套,满足了西北屯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50平方米,内部布局合理,利用率极高。冬季,全村舞蹈爱好者进入室内进行排练,村民们舞姿优美,面带笑容。30多平方米的农家书屋,藏书1000多册。农家书屋项目是一件惠民政策,是解决广大村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的好办法,永胜村坚持以服务村民为原则,做到全天开放。进一步加强制度管理,不断强化书屋的制度化、科学化,把图书分类、登记、上架、保管等过程严格按制度办事,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几年努力,现在永胜村的文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基础设施建设变化明显,村民受益匪浅。全村有田间抗旱井108眼,砂石路6公里。在包保单位大力帮扶下和县自然资源局支持下,永胜村实现了老百姓不再靠天吃饭的新局面。县农电局全力配合,解决了108眼抗旱井的电力基础设施配套,共计长度约25公里。解决了生产生活所需,农民土地收入翻了一番。
排水沟完成改建7370延长米。永胜村占地面积宽广,居住农户较多,安全住房在排水上下大功夫。通过精准扶贫工作,向有关部门争取,得到支持,两年时间里修缮东升、永胜屯主街排水沟6600延长米,修缮永胜小学街面770延长米排水沟。
红砖围墙3927延长米。原有贫困村街面破烂不堪,2017年在镇党委带领下永胜屯南侧主街完成围墙修缮195延长米。2018年是永胜村脱贫摘帽关键的一年,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东升屯主街3200延长米、永胜屯主街532延长米实现了两个自然屯打造样板街的愿望。
3195棵风景树点缀村屯。2018年永胜屯主街种植美化风景树1100棵。东升屯打造样板街栽树1295棵,文化广场移栽800棵风景树加以点缀,形成亮丽风景线。
路灯安装135盏。经过几年的努力,新农村建设浮出水面,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样板街的形成,配套风能、太阳能一体的新型路灯,方便了村民日常出行,极大地解决了生产生活所需。
全村18公里水泥路全覆盖。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三年时间里,村委会连续申请水泥路项目,截至目前完成夙愿。三个自然屯每个角落水泥路笔直,彻底改变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的原始面貌,人人心中乐开花,刷新了上百年的历史。
在今后的工作中,永胜村将着力解决村屯美化、亮化问题。永胜村拥有三个自然屯,近三年时间里各项民生问题逐一解决,就剩下最后“一公里”没有实现,距离新时代小康村还有一步之遥。在三个自然屯中完成围墙、排水沟、路肩彩砖、路灯、风景树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问题,让永胜村真正变成远近闻名新时代下的文明村,以富美崭新的外表迈入新时代的康庄大道。永胜村现有“蛋鸡养殖场房”5栋,村里计划打造产业升级品牌,把原有规划土地变成“散放鸡”养殖基地,扩大养殖规模。把原有预留地改变成“鱼塘”,把鸡粪回收撒入鱼塘,打造成鸡、鱼共养,让外来客人有吃有玩的美好家园,垂钓、休闲两不误,餐桌美食一应俱全的良好氛围,向外界展示永胜村崭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