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天朗气清,记者驱车来到距离延吉市25公里的延吉市小营镇五凤村。如今,这个昔日贫困脏乱的村庄在整村旅游扶贫计划的带动下,处处呈现勃勃生机。
五凤村现有人口333户938人,其中,朝鲜族人口占81%,建档立卡贫困户24户36人,去世5人,现有贫困户22户31人。以往,该村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由于人多地少,村民户均耕地只有0.3公顷,人均收入1200元左右。2016年以来,五凤村依托自然资源丰富和红色旅游基因优势,以改善村容村貌为契机整村推进旅游业发展,今年,五凤村进入省级美丽乡村行列。
“去年,我们依托产业项目分红、各项政策补助等,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到7000-8000元,全部脱贫。贫困不能靠等政策、要资金,还需要自己有‘造血’的产业,保证脱贫后不返贫。” 村委会主任公维家说,五凤村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发展红色旅游与民俗旅游相结合的特色村寨扶贫项目。五凤村是抗日战争革命遗址地,有碉堡、水牢、司令部、烈士碑等遗址遗迹,至今都处于待开发状态,要首先修复这些遗址遗迹,统筹规划,将革命故事和红色精神通过修复后的遗址遗迹展现给世人。同时,完善村内景观设施,打造别具风情的民宿农家乐,形成兼具少数民族特色和红色文化旅游基因的特色村寨。
记者顺着公维家的指引,看到在建的一处处景观带。在村北头一座大山脚下, 十二生肖样式的石雕围砌成的椭圆形水池已现雏形,不远处是观光凉亭工程,村民们正在忙着搬砖头,钉木板。“我们在这座山坡下建设风车、雕塑景观,从山上引水形成瀑布,建成一个小景观带。隔街而望,村口前种植花卉形成花海,花海外围配套建设观光凉亭,整个配套景观很有自然和人文风情。”公维家说起村里的旅游规划,如数家珍。
“叮叮,当当”村庄里传来敲砖声。记者看到许多村民在拾掇自己的院子,有的修整围墙,有的在铺路。旅游扶贫不仅改变了村容村貌,也改变了五凤村村民的精神面貌。“村里现在集体发展旅游,我们按照标准改造农房,发展农家乐,开民宿,增收致富。”村民们说。
按照整村旅游规划要求,五凤村先打造4户具有朝鲜族特色的样板民宿,民宿配有围墙、小院、凉亭、独立客房。目前,延吉市民宗局投入到特色村寨建设的项目资金有90万元,计划建设彩绘600平方米、铁栅栏2200米、凉亭水稻观光连廊6个、栈道350米、朝鲜族特色围墙200米、朝鲜族特色民宿4户,都已陆续开工建设。
年初以来,五凤村农家乐已接待游客2万人左右,旅游总收入27.3万元。 观光凉亭、观光水渠、特色民宿、花海……一个个规划中的旅游景点让所有村民看到了整村旅游扶贫带来的致富希望。 (王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