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到处活跃着乡村干部的繁忙身影,7月的乾安县让字镇遐字村处处是一派脱贫攻坚的热烈场景。
党建引领脱真贫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而党支部要做好脱贫攻坚‘导航灯’。”遐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翁艳秋说。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遐字村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主心骨”和“定盘星”,把“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作为一切工作的主抓手,让干部在脱贫攻坚的战火中,锤炼品格,磨炼意志,锻炼本领,坚定党性,密切干群关系。
遐字村有农户424户,1386人,耕地面积727公顷。2016年经过精准识别,确立了建卡立档贫困户51户52人,平均年龄75岁,基本为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
如何尽早让贫困户尽早脱贫?真脱贫?不返贫?驻村扶贫以来,“第一书记”万中义想方设法为村子发展破难题、理路子,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众人拾柴火焰高,脱贫攻坚不能单打独斗。遐字村把牢牢攥紧“党员+市场主体+贫困户”的组合拳,把凝聚合力作为扶贫开发的关键点,前行之路,豁然开朗。
68岁的王发体弱多病,老两口靠仅有的土地出租维持生活,每年买药治病就花去家里一半的收入。村党委入户走访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为其指定包保党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村两委班子免费为陈士和提供鸡雏,待饲养出栏时,包保党员便会立即联系养殖户全盘收购,确保老人每年增收1000元。
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乾安县5个部门20多名党员与遐字村包保贫困户“结亲”,他们经常到贫困户走访、帮扶,紧密结合实际,积极为贫困户谋划短平快和长远收益项目,帮助其发展生产,确保有持续稳定的收入。
兴村富民谋产业
“脱贫攻坚,兴村富民,必须要有产业带动。”这是帮扶单位松原日报社与遐字村干部的共识。两年来,他们付诸了行动。
2017年,在松原日报社党组的积极努力下,该村申请资金70万元,修建了20栋日光大棚,成立了乾安县兴遐特色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遐旺养殖合作社,吸收贫困户入股,发展葡萄、草莓、香瓜等特色经济农作物种植,贫困户每年可按比例分红近千元。此外,养殖合作社每年免费为贫困户发放鸡雏、鹅雏20只,并承诺按市场价格全额回购,为贫困户再创收益。
“干部真扶贫、扶真贫,给我家带来了希望。”村里74岁的贫困户陈士和时常对人这样说。陈士和家是因病致贫,生活十分困难。村干部想方设法对其进行帮扶,翁艳秋将陈士和纳入村种植合作社和养殖合作社,让老人坐在炕头上就能“数钱”。陈士和笑得合不拢嘴,他高兴地为记者算起了账,“土地流转费+土地直补费+合作社分红+儿女给的赡养费,一年下来能收入8000多块钱,比以前增收3000多元,这下我们老两口养老钱是没问题了!”
“产业扶贫从长远来讲,可持续发力,保障村民收入稳定。”翁艳秋说,两年来,上级给予了很大的资金支持,其中大部分资金用于发展产业,目的在于“造血”。目前,全村贫困户有49户49人成功脱贫,预计今年年底前可实现整村脱贫。
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在我们村,每天都能看见城里来的‘画家’现场画画,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吵着要买画笔,跟着学。”遐字村村民杨凤兰兴奋地说。让遐字村人开心的不只是家庭经济的活力增强和思想转变,更在于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变,是他们过去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村民眼中的这位城里来的“画家”就是来自松原日报社的驻村帮扶工作人员李月东。每天清晨3点到8点,下午5点到7点,李月东便来到村文化墙前进行绘画创作。文化墙内容主要以脱贫攻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层党建、村规民约、保护环境、孝亲敬老等为主题。通过彩绘文化墙扮美乡村,更直观地展示出党的指示和精神,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文明素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昂扬斗志,让村民们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政策、理解政策、支持政策、落实政策,传递脱贫攻坚“正能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两年来,遐字村积极尝试探索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村水泥路75%以上得到重新修缮,新建农户围墙3850米,安装路灯84盏,5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小广场让村民有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村容村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村民的幸福指数与日俱增……精准扶贫的“种子”在遐字村的各个角落焕发新的生机。(李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