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走进桦甸市公吉乡大肚川村东南边的一片空地,四周青山环绕,树木苍翠,两栋70米长、13米宽的红顶平房掩映其中,格外耀眼。这是两座即将竣工的牛舍。一个月后,大肚川村的黄牛养殖项目就可以开展起来,由此,脱贫路上的大肚川村的集体收入、村民收入都将持续增加。
“大肚川村是省级贫困村,目前有贫困户37户87人。”大肚川村党支部书记苗有才说,“2016年,村集体与当地一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签订了木耳种植的扶贫项目。2017年,村集体收入3.6万元,每户贫困户分红500元。”
为进一步帮助贫困户增收,结合大肚川村的实际情况——有山有水有树林,包保单位和村里调研后决定发展黄牛养殖产业,具体办法就是采取“企业+金融+贫困村”的模式带动脱贫。
享受过木耳扶贫项目分红福利的贫困户,热切地盼望黄牛养殖项目的实施。今年春天,大肚川村、吉林市大军元牧业有限公司、公吉乡政府三方签订协议:大肚川村负责提供土地,企业负责建牛舍。建成后,土地、厂房等固定资产归村集体所有,企业以租赁的形式使用厂房。企业负责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贫困户年终享受分红待遇。合作期20年,2018年至2020年,企业每年向村里缴纳10万元项目红利,其中村集体收入4.78万元,贫困户共计分红5.22万元。后17年,企业每年向村里缴纳6万元红利。
苗有才介绍,项目总投资430万元,其中申请扶贫资金50万元;包保单位——吉林市水利局和白山电厂捐助资金及物资计值50万元,以村集体名义投入;大军元牧业自筹330万元。
“我们村的贫困户多是因病致贫,没有劳动能力。这样做,不用出钱、不用出力,年终每户至少可分红500元,加上木耳项目的分红,每户增收一定会超过1000元。”苗有才说,对于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村民,随着项目的开展,还能获得更多的务工收入。因为企业承诺,用工时优先雇用本村贫困户。47岁的赵宝库,在林场干活儿时造成腰伤,不能干重活儿。牛舍建设期间,他在这个项目的轻体力岗位工作近2个月,收入6000多元,率先尝到了黄牛养殖这一扶贫项目带来的实惠。 (马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