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11日
首 页 领导讲话 动态信息 政策文件 项目管理 合力共建 宣传培训 典型聚焦 扶贫攻坚 乡村风貌 探索研究 外埠经验 文化生活
靖宇:变“输血”为“造血” 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 2019-02-18 01:09:00 来源:

  近年来,靖宇县委、县政府结合长白山区独特冷凉资源和矿泉水资源的优势,大力推进产业扶贫,积极发展“参、蛙、菌、药、林”五大特色产业,形成“东部瓜果菜、西部中药材、南部森林养殖、北部食用菌、中部特产加工”的产业格局,实现由传统种养向特色产业发展为主的转型升级,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色产业扶贫、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2018年全县特产总产值预计实现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特产总预计收入6亿元,特产纯收入4.5亿元。

  一、加强基地建设,扩大特色产业整体规模

  如何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首要还是抓基地、上规模、扩产能。一是抓主导产业升级,重点推进人参产业发展。坚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先后建成标准化人参产业基地60万平方米,绿色西洋参产业基地80万平方米,有机林下参产业基地10万亩。目前,全县“两参”面积稳定在200万平方米,年产值达4亿元。二是抓优势产业扩张,扩大食用菌、中小药材、林蛙、梅花鹿等产业规模。发展北五味子、平贝母、蒲公英、乌杆天麻、返魂草、细辛、龙胆草、玉竹、灵芝等为主的中小药材驯化栽培小区18个、4.8万亩,建立野生中小药材资源保护区域20万亩,全县年产中药材7800多吨,中药材年产值5.6亿元;发展以黑木耳、榆黄蘑、平菇等为主的食用菌栽培达到220万平方米,产量1000吨(干品);发展林蛙养殖64万亩,封养蛙沟系153条、林蛙储量2亿只;发展梅花鹿养殖2860只。三是抓传统产业提质,稳定增加山采收入。抓住春夏秋三季山采有利时机,组织农民采集各类蕨菜、山野菜、茶制品原料、蘑菇等,做到精细化采集、分类包装销售,提高附加值,增加收入。四是抓加工产业增效,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采取引进龙头、合作共赢的方式,积极与大型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规划建设靖宇人参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园区。目前,园区引进人参、中药材加工企业22家,其中20家企业研究开发多种人参中药材新产品,获得8项省级科技成果,开发出14个剂型、300多个品种的药品,年加工生产中成药等1万吨以上。

  二、加强市场开拓,构建特色产业营销体系

  采取多种举措,开发开拓特色产品市场。一是举办道地中药材交易展会。为了促进靖宇“北药基地”提档升级,靖宇县成功举办2017、2018两届中国靖宇长白山道地中药材交易会。仅2018年交易会就邀请参展药厂、药商、经纪人等3000多人,销售北五味子、平贝母、人参、西洋参、薇菜、山芋头等中药材20多个品种,现场交易额5000多万元,订单金额3亿元以上。二是举办“长白山蓝莓节”。近年来,成功举办两届“长白山蓝莓节”,与科研院所、物流企业、电商团队、营销机构、加工企业等签订产销协议,推动蓝莓产业发展。目前全县蓝莓种植面积发展到9800亩,年产鲜果8000吨,其中三道湖镇1个园区投入资金5.8亿元,种植蓝莓4000亩,种植、加工蓝莓收入达到4.2亿元。三是打造培育品牌产品。2016年,省电视台为大北山村注册了“老农夫”商标。扶贫期间,省电台免费为“老农夫”品牌投放了价值近1000万元的公益宣传广告,同时与吉林“森工集团、中民康达”等13家省、市龙头企业达成了品牌共赢协议,吸纳了全县35家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50余种特色产品,形成了品牌+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扶贫发展模式,销售特色产品7200万元,品牌效益达800万元。四是拓展东南亚木耳市场。景山镇新胜村是靖宇县最大的集菌种生产、黑木耳种植及加工包装、出售的农业食用菌产业专业基地,2018年建成吊带木耳大棚76栋,年吊带木耳菌760万袋,生产优质木耳350吨,全部出口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香港等地,销售额达2170万元。

  三、加强政策扶持,优化特色产业发展环境

  高度重视特色产业建设,在组织推动、财力扶持、用地审批、金融贷款、降费减税、上市支持、合作发展等多方面,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加大特产业扶贫力度。组织实施“因户施策”“以奖代投”项目,实施产业扶贫“大巩固、大拓展、大提升”工程。2018年,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562.25万元,扶持5662户贫困户,带动10289名贫困人口发展瓜果蔬菜、中草药、食用菌和牛羊养殖等产业项目,促进了产业扶贫、特色产业增收。二是支持光伏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光伏产业收益高的优势,2018年投入投资42801.42万元、扶持5094户贫困户、带动9255名贫困户增收,实现无劳动能力贫困户产业兜底扶贫全覆盖。三是鼓励特产业企业上市。于2016年末正式挂牌成立企业上市培育孵化基地,免费为入驻特色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提供生产经营场地和基本办公条件及基础设施服务。目前,基地已入驻域外特色产业为主的企业5户,培育孵化域内上市企业6户。四是扶持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大力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全县形成中小药材专业村32个,组建中小药材种植合作社240多个,中药材种植户9800多户。

责任编辑: 丁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