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11日
首 页 领导讲话 动态信息 政策文件 项目管理 合力共建 宣传培训 典型聚焦 扶贫攻坚 乡村风貌 探索研究 外埠经验 文化生活
将脱贫“精气神”刻在群众心里
发布时间: 2019-08-29 01:57:00 来源:

  英额堡村位于铁东区叶赫镇政府所在地东15公里处,处于叶赫镇和石岭镇的中间位置,距铁东区政府50公里。全村幅员面积30平方公里,共5个自然屯,10个村民小组,共有890户居民,3200人;耕地面积640公顷,林地面积1000公顷。因长期以来受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制约,英额堡村部分贫困户存在思想观念落后、精神消极、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给脱贫攻坚工作造成一定困难。

  加强政策指路

  激发内生动力

  在当前这个脱贫攻坚的攻坚拔寨期,破解“等靠要”消极懈怠思想这个难题,可以说迫在眉睫。针对英额堡村贫困户存在的多种消极制约因素,村两委班子、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坚持思想先行,通过正面积极引导、宣传和教育,加大力度剜除贫困群众的思想“沉疴”,在全村范围内营造良好的脱贫攻坚氛围,为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自力更生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不断努力。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懒。英额堡村两委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深刻认识到“有志”对贫困户脱贫的重要性。为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提高贫困户对政策的知晓率,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利用入户走访时机,和贫困户话感情、拉家常、听取他们的建议和心里话,和他们谈脱贫致富的想法、谋划村里的发展。

  俗话说:“人穷最怕志短”,“人穷穷一时,志短穷一世”。驻村第一书记、村书记等村干部利用每一次村里开会时间向贫困户传达政策精神,解读最新的惠民扶贫政策,让他们真正了解党的扶贫政策的宗旨、目的和意义,让“因懒致贫”和“等靠要”者无所遁形,自感惭愧,真正营造“辛勤劳动光荣,好逸恶劳可耻”的浓厚氛围,引导他们转变观念,练好“内功”,丢掉“等靠要”思想,逐步树立勤劳致富意识,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和自身造血能力,走上致富之路。

  英额堡村二社的脱贫户林九江就是勤劳的典型。曾经的林九江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因养鸡失败欠下众多债务,不仅苦了自己,也穷怕了儿女。孩子们纷纷跑到城里打工,靠着4亩半山坡地,年过古稀的林九江和老伴艰难地还债度日。如今的林九江早已脱去了贫穷的“帽子”,还是村里的脱贫标兵和榜样,在他身上体现的既是英额堡村扶贫扶志工作的不懈努力,也是该村新民风建设的生动写照。

  注重典型引路

  提升民风建设

  古稀之年的林九江依然精神矍铄,当记者采访他时,他在自家炕头上讲起了自己的“脱贫史”:“我这一辈子包地、放羊、种瓜都干过,可因为缺少技术、经验不足,干啥赔啥。2015年,我被村里确定为贫困户后,村里出人教我学技术,现场做指导,村里还想办法将我家的土坯房变成了两室一厅的砖瓦房。有了技术和新房,还有村里帮扶干部们对我的不断鼓励,我铆足劲儿干,去年底就摘掉了贫困帽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村两委班子、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清晰地认识到,一定要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活典型”、“活经验”形成脱贫示范,才能不断引导、感染、带动发展动力不足的群众,增强其“穷则思变”的奋斗精神和决心。

  贫困户要转变,必须学有样板。英额堡村把“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率先脱贫光荣”纳入乡风文化内容,开展“道德模范”“脱贫之星”“好媳妇、好儿女、好婆婆”等评比活动,大力宣传个人脱贫先进事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广大群众从凡人善举中汲取道德力量,提振脱贫信心。

  以文化人,在于点滴渗透。英额堡村组建了5支农民文娱宣传队,把农户从“麻将桌”引向“乡村舞台”,并且利用国庆节、春节等重要节日举办英额堡村农民文艺联欢晚会,将脱贫攻坚的典型实例搬上舞台,自编自演脱贫故事,自娱自乐,寓教于乐,让文明新风“吹”进百姓心田。

  增强技能铺路

  广开致富渠道

  脱贫致富关键在于掌握一技之长。俗话说,“一技在手,吃穿不愁”。英额堡村在抓好村里贫困人口技能培训的同时,善谋善思,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开展技能培训,贫困户的生产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走出了一条“扶智”的强技增收脱贫之路。

  摆脱贫困需要智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英额堡村不定期组织邀请种养殖专家深入贫困户田间地头,实地指导种养殖技术,为贫困户亲手送上脱贫“金钥匙”。利用每月一次全村贫困户大会制度,邀请本村的种养殖大户,在大会上传授种养殖经验,定期组织贫困户到周边产业发展好、脱贫成效明显的地方去开阔眼界,看看外面一些成功的典型案例,进一步增强贫困户学习技能、掌握技能的主动性。通过技能培训,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让贫困群体树立战胜贫困的信心斗志,在精神上与贫困绝缘,实现由“我不干”“不会富”到“我愿干”“我先富”的转变。

  扶贫扶志,激发动力。身残志坚的孔令贤有着一双巧手,她用玉米叶编织的各种草编制品精美绝伦,但行动不便卖不出去,使她辛苦的成果埋在了偏僻的山洼里。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就带着孔大姐的作品到各种展销会上推销,并把草编制品摆在村部的电商实体店里,组织城里人到这里参观购买。精美的手工艺品很快成了抢手货,孔大姐的商品开始供不应求……孔令贤感动地说,村里的好政策不仅使她的家庭摆脱贫穷,也给她这个伤痕累累的家庭带来了希望。

  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是确保脱贫攻坚成功的关键所在。对林九江、孔令贤的帮扶和鼓励,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激发了全村47户贫困户内生动力。贫困户们在内心上的转变,浓缩了英额堡村为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坚定决心和不懈努力。

  思想脱贫贵于物质脱贫,只有自力更生,才能实现真正的脱贫。英额堡村正在用最大限度激发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原生动力,他们正在以“一锤接着一锤敲”的毅力,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将扶贫扶志和新民风建设落到实处,内化为动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 丁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