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1年起,我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帮扶困难群众、困难党员和薄弱基层党组织的“三帮扶”活动,“千名处长进千村”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省纪委监察厅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先后两批共9名能力突出、作风优良的处级干部组成帮扶工作组,深入延边州安图县明月镇5个村开展为期三年的帮扶工作。
如今,3年的时间过去了,帮扶成果初步显现:村里的水泥巷道修通了,垃圾处理点建成了,农民的新房盖起来了,家家户户篱笆院墙整齐划一,边沟暗渠干净规整,村容村貌得到了改观。
带着责任与任务去帮扶
2011年第一批工作组出发前,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陈伦率省纪委监察厅班子全体成员为工作组送行,提出殷切希望:“要充分利用这次帮扶机会,深入群众,了解需求,不辱使命,完成好帮扶工作,向省委和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工作组每名成员都深感责任重大,组长杜志岩回忆帮扶工作启动时的情形,感慨万千:“我们5名驻村干部分别担任5个村的党支部副书记,起初对这项工作还不了解,工作压力相当大。但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既然带着责任与任务,就下定决心扎根基层,争取做一件成一件。”
工作组到任伊始,就制定了详细的调研计划,目标是全面了解掌握帮扶地区情况,准确找到贫困落后的症结,为开展针对性帮扶提供决策依据。经过走访、踏查,5个村的自然情况和党支部建设情况清晰地展现在工作组面前:5个村都十分贫困,各项基础设施陈旧老化,有的村自来水管道严重老化,到处跑冒滴漏,甚至停水,村民吃水十分困难;村里的巷道都是泥土路,狭窄不平,道路两侧没有排水边沟,到了雨季,雨水倒灌进庭院和房屋;有的村民生活十分贫困,居住的房屋破旧不堪……
群众的需求就是工作组努力的方向。经过多次研究讨论,工作组将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确立为帮扶工作重点,着力改善乡村环境面貌,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围绕群众所需所盼抓帮扶
提起初次见到困难党员群众住房的情景,工作组成员都还记忆犹新。五一村困难党员康仕兰当时住的房屋摇摇欲坠,还是在当年生产队的牛棚基础上翻建的。康仕兰的老伴久病卧床,生活极其困苦。在工作组的协调下,长春市宽城区住建局与省纪委监察厅共同出资5万元,为康仕兰建了一所漂亮的新房。老人拉着工作组成员的手连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没有忘记我。”
破旧不堪的道路和桥梁,一直严重影响着村民的生产生活。工作组与村、镇相关人员及县交通运输局研究沟通,并多次协调省交通运输厅,邀请相关人员到现场踏查地形、地貌特征。省交通厅有关领导、专家与工作组成员一起,坐在田间地头,定计划、拿方案、现场拍板,最终为5个村各修建了一座桥梁。长久以来,5个村缺少垃圾回收系统,村民只能随意倾倒垃圾,污物遍地,臭气熏天。在工作组的协调下,省环保厅在5个村分别修建垃圾回收站。工作组还积极协调明月镇有关部门解决东北村自来水设备维修问题,村民重新吃上了自来水;协调镇里解决凤岩村河道清理问题。路铺好了,桥建起来了,自来水解决了……村里的面貌一天天发生着改变。
输血不如造血,摘掉贫困帽子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在2012年“七一”党的生日来临之际,工作组与明月镇党委、5个帮扶村党支部共同举办了集中发展一批党员、集中进行一次入党宣誓、集中上一次党课活动。平时,工作组也经常与所在村屯党员干部沟通思想,交流心得体会,帮助他们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增强谋发展、改民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村民们普遍反映,这两年村党员干部更想事、干事了,和老百姓更贴心了。
在帮扶中树立良好形象
3年中,帮扶组援建村部一所;联系长春市宽城区住建局,为困难党员和群众建住房2套;为5个帮扶村垃圾渗滤液处理项目在省环保厅立项,落实项目资金60万元;慰问走访困难党员、困难群众73户次;分别为5个村修建村内巷道、桥梁、水渠……工作组的辛勤努力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五一村村主任曾庆仁提起村部的建设过程依然十分激动:“刚开始大伙儿都以为这个‘三帮扶’工作只是走走过场、摆摆样子,可没想到工作组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建起了160平方米标准化的村委会办公场所和村卫生所,一下子把人心都聚了过来!”
红星村党支部书记王贵林介绍说,省纪委帮扶的这3年,是红星村发展变化最快的3年,村里的百姓们都说,想杀头猪招待工作组的同志们,可他们一直都不肯在我们村里吃饭。 (何琳娣 刘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