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11日
首 页 领导讲话 动态信息 政策文件 项目管理 合力共建 宣传培训 典型聚焦 扶贫攻坚 乡村风貌 探索研究 外埠经验 文化生活
省交通运输厅包保帮扶龙井市智新镇明东村、智新村脱贫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 2019-12-19 10:36:00 来源:

  明东村、智新村,位于龙井市东南部不到20公里处,是我省靠近边境、藏于深山的两个小村,也是我省东南部山区因产业薄弱、劳动力稀缺致贫的贫困村典型。曾经,村里老龄化严重,年轻劳力外出务工,砖瓦残缺的土坯房、坑洼的黄土路随处可见,产业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发展动力严重不足,村容村貌一片萧条。

  自2016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让这两个村脱贫致富,成为省交通运输厅的重点工作。厅党组带领全厅党员干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总体目标,采取高位组织推动、省地合力联动、基础设施助动、产业项目带动“四动”措施,统筹谋划,精准帮扶,真正确保扶贫路上不落一户一人。

  截至2019年末,两村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在全省率先制定完成,旅游、种养等产业发展项目渐入佳境;明东村集体年收益64.6万元;智新村集体年收益75.1万元;两村134户共199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脱贫率达100%,摘掉了贫困帽子……冬寒时节,再次走进明东村、智新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银装素裹中整洁的村貌、热闹的广场、迷人的朝鲜族风情,生机勃勃的美丽新农村正在这里揭开面纱。

  高位推动 全行业发力

  不让贫困地区因交通掉队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期。省交通运输厅紧扣精准扶贫,坚持高位推进,成立了由厅长王振才任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由厅直机关党委统筹协调,在全厅范围内挑选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10名有帮扶经验的干部组建了厅包保帮扶工作队和两个驻村工作队。全厅副处级以上干部“总动员”“一对一”帮扶,坚持“四个联系、五个帮送”,助推当地政府在产业、旅游、自身造血等方面引进资金、引进项目,确保包保帮扶落地见效。

  三年来,省交通运输厅克服建设资金紧张等诸多困难,创新举措,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全省15个贫困县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斐然,有效打通了贫困地区发展要素流通瓶颈。明东、智新两村的交通基础设施,也在全省贫困地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大背景下迅速提档升级。

  包保帮扶之前,明东村有条六道河,从村东到村西平时要趟水过河,遇连雨天,河水上涨,村民需要绕行5公里才能到达对岸。智新村5组、6组、7组3个自然屯和大片耕地被河水阻隔,平时村民出行必须趟水过河。厅包保帮扶工作队在深入调研贫困村的基础上,认为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产业扶贫项目落地和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贫困村最紧迫、最突出的实际问题,全力协调推进“两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三年来,省交通运输厅在明东、智新两村建设桥梁、通村屯沥青路31.7公里,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农产品运不出去等实际问题。整合社会资金,在村路两侧种植树木、花草,安装太阳能路灯,美化亮化村屯,修缮百年老宅、建设停车场、修建仿古围墙等旅游设施。围绕“扶志”与“扶智”,提升文化软实力,解决贫困村文化生活匮乏问题,建设休闲文化广场6个,组织村民以多种形式弘扬朝鲜族文化,举办朝鲜族端午文化旅游节,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以前村里就因为没有桥,河那边的玉米每斤就得便宜两分钱才卖得出去;现在路修好了,桥架起来了,价钱一样了,来收粮的人也多了,一算账多卖几十万元啊!”明东村村书记刘元东说。

  项目落地 激发活力

  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引领“两村”长远发展

  输血很主要,造血更关键。帮扶之初,省交通运输厅党组充分认识到,产业扶贫项目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拔掉“穷根”和激发村民内生动力的唯一途径。全厅上下将发展产业扶贫项目作为包保帮扶的首要任务,认真组织谋划,实施精准帮扶,巩固两村脱贫成果。

  2018年10月,省交通运输厅党组首次提出要做好包保帮扶贫困村产业发展规划,建立长效脱贫机制。2019年第7次、第10次厅党组会议,专题研究包保帮扶村2019—2025年产业发展规划。2019年5月7日,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振才深入包保帮扶贫困村就产业项目情况进行调研,再次帮助明思路、定方向、定方式,使产业发展规划可行可操作。随后,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地方政府配合,委托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编制了《龙井市智新镇明东村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龙井市智新镇智新村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两个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根据明东村现有旅游资源,全力推进“旅游+”模式,确定了生态休闲综合开发项目、果蔬采摘园区项目等14个针对性强的发展项目,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根据智新村种植养殖业实际,提出了以“种养+”为主导,兼顾旅游业和农村电商,确定了鲜食玉米种植及加工项目、中草药种植项目等11个针对性强的发展项目,带动贫困村和贫困户可持续增收。在规划评审会上,省内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方面的专家一致认为,该规划是全省首个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对全省精准脱贫和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现在的明东村村部,一边是古色古香的庭院、错落有致的瓦房,一边是潮范儿十足的咖啡厅,精致典雅的全省首家村级博物馆。还拥有2500平方米的停车场供旅游大巴、私家车等停靠。走进小村,朝鲜族传统特色和现代化元素相得益彰,“名人故居+朝鲜族第一教育村”的特色乡村游成为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

  投资人金京文考察了龙井很多村落准备投资创业,最终被明东村畅通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人文环境吸引了。在村里建起了咖啡厅、纪念品商超,在休闲广场旁支起了烧烤架和帐篷。2019年端午节期间,明东村迎来2万多名游客,民宿供不应求,停车场挤满了自驾游车辆,明东村人气之旺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开店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创收10多万元,目前,金京文已经把度假小木屋和黄泥汗蒸房也提上了日程。“明年,我们还将与南方知名旅游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进一步全面启动乡旅、民宿、餐饮、休闲等项目。”明东村党支部书记刘元东说。

  家乡的改变也让外出务工的年轻村民陆续选择返乡创业,明东村的朝鲜族会计玄昌浩就是其中代表。“过去觉得留在村里挣不着钱,家乡的新面貌让我们看到更多机会。返乡后我承包了300亩土地,种上了玉米和大豆,一年下来纯收入能有30多万元,比之前外出务工挣得多,还能在家照护身体不便的老人。”玄昌浩说。

  智新村主任安丰全说:“有了产业发展规划,今后我们村的发展方向就有了,前进的目标也更明确啦,村民的干劲更足了!”在智新村,面积达8300多平方米的千凤源山鸡养殖场,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山野鸡养殖企业,辽宁、黑龙江的客户都远道慕名而来。而就在几年前,养殖场老板张哲还在为如何扩大经营规模发愁。“在省交通运输厅包保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我成功申请了扶贫资金110万元,将原先的养殖规模扩大了4倍,现在山鸡销路特别好,特别是逢年过节,一鸡难求。”张哲说。

  胸怀责任 扎根沃土

  用行动诠释党员担当

  脱贫攻坚,讲的是政治、干的是民生、体现的是大局、反映的是党性。省交通运输厅全体包保帮扶干部,尤其是厅包保帮扶工作队所有队员不忘初心、攻坚克难,始终把村里的事、把村民的发展需求装在心中,扎根农村沃土,用苦干、实干不断推进帮扶村脱贫攻坚有序前行。

  全厅134名包保帮扶干部时刻牵挂着帮扶村里的贫困户,每逢重要节日都要入户慰问,送去包保干部的关心和慰问品,积极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用真情真意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振才心系包保贫困户的生活状况,每逢春节或重要节日,都会专程前往探望贫困户崔成弼一家。时间一长,老人深受感动,每每听到王厅长要来家里慰问时,他都早早来到家门前,凝视着通往自家的柏油路,盼望厅长早些出现在眼前。攀唠家常,嘘寒问暖,关怀鼓励,憧憬未来,一句句质朴的语言,一份份贴心的真情,让崔成弼老人激动得无法用语言表达,拉着王厅长的手久久不愿放下。张业岩作为分管包保帮扶工作的厅级领导,按照厅党组的部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每年坚持深入帮扶村4次以上,实地调研,帮助地方政府解决最紧迫、最突出的民生问题;主动协调省水利部门改造两个贫困村自来水管线,让村民家中的水龙头里流出了优质的甘泉水;多次主持召开工作例会,指导驻村工作队把包保帮扶工作做实做细,做到村民心窝、锅边、炕头,让贫困村民真正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吉林交通人的真心帮扶。

  贫困户于秀兰腿脚不便,是包保帮扶干部自掏腰包,购买了轮椅送到了家里;贫困户马超忠夫妇金婚50周年,包保帮扶干部专程送来鲜花、蛋糕等礼品,让他们过一个有特别意义的结婚纪念日;贫困户徐基淑因为天气潮湿阴冷,风湿病犯了,包保帮扶干部立即购买了风湿膏等常用药品,解决用药难题;贫困户俞敬福突感身体不适,体重暴减,帮扶干部立即联系长春市医大一院进行诊断,并安排吃住行,保障顺利看病就医;贫困户刘芹芳、朴基浩,在冬季刚刚到来之时,就收到了包保帮扶干部寄来的护腰、护膝、羊毛坎肩;贫困户亓玉贵与包保帮扶干部互加了微信,卖玉米、生病等大事随时联系……三年来,全体包保帮扶干部将贫困户当做自己的亲人,累计入户千余次,竭尽所能解决包保帮扶对象最紧迫、最突出的民生问题,让帮扶对象感受到“城里亲戚”的温暖。“我们就是贫困户在省城的亲戚,无论大爷大娘、大哥大姐们有了什么难处,找我们,我们都当自己家的事儿一样办!”省交通运输厅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金虹说。

  “书记,你又来串门啦!”“我新做了些辣白菜,你拿些尝尝!”11月19日,跟随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们,走进明东村、智新村,热情的招呼声此起彼伏,全厅选拔的10名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帮扶干部,已经成为村民最信赖的“知心人”。

  厅包保帮扶工作队队长张彪,已过知命之年,谈起扶贫工作就像是精力充沛的小伙子。长春、延吉之间动车就是他的城际公交车,连动车乘务员都认识了这位帮扶“队长”。早上在长春汇报扶贫工作、夜间到延边召开工作例会研讨帮扶工作。他走遍两村巷路,访遍所有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他定期组织和地方政府沟通协调会,研究工作思路,与镇书记、村书记共同推进产业扶贫项目落地,把组织温暖送到了贫困户的心窝里。

  明东村第一书记韩宝宁,特别懂项目,带着村民一起“搞事情”:他们到和龙市光东村、安图县茶条村、东盛涌镇仁化村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先进村的致富经验;想尽一切办法跑项目,跑资金,积极与省扶贫办沟通协调汇报;深入研读11个省直部门脱贫攻坚行业支持计划,把握扶贫精神,突出顶层设计,理清了“生态立村、特色兴村、旅游富村”的发展思路,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全力为明东村办实事、办好事,现在,明东村要开发的村集体项目多了,村子的场地愈发显得不够用。

  智新村新上任不到3个月的“第一书记”王兴国,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将村民们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冬季气温低自来水管出现故障,为保障村民用水,他一边协调水车在村里循环送水,一边与抢修人员在严冬里摸排水管故障,第一时间恢复供水,让百姓不再为用水发愁。“有困难,找第一书记!”这句村民朴实而又真切的语言,在他这里得到了传承。

  对党的事业忠诚,对贫困户的感情真挚,用攻坚克难的能力、吃苦耐劳的作风推动包保帮扶工作,吉林交通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

  生活美了 民心暖了

  小山村里生活更有希望了

  66岁的明东村贫困户杨焕仁,几年前因交通意外造成双手干不了重活,老宅也变成了危房。没有劳动能力,又没了住所,他对生活彻底失去了信心,兜里有点儿钱就去买酒,寄望酒精来麻醉自己。近3年,在省交通运输厅包保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他有了份新“差事”——明东村村路保洁员,闲暇之余还建起了鸡舍,养了百余只鸡,年收入能达到9000多元。现在,他住上了新盖的房屋。“红火的日子越过越有,生活的信心也更足啦!”11月18日中午,刚扫完路、满面红光的杨焕仁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要求,两村精准识别后的134户共199名贫困人口录入国家扶贫数据平台,生活得到了全面保障:年纪大的,因病致贫的,经协调纳入“一张网”兜底扶贫保障;身体轻微不便的,加入村公益工作队,从事护林、保洁、绿化等45个公益岗位,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两村改建危房71座,安全住房比例100%;“爱心便利店”里,村民可以通过参加“脱贫攻坚金口碑”“美丽庭院、干净人家”等评比获得相应积分,在爱心便利店中兑换商品,提升村民主动脱贫和保护环境意识。“前几年,我得了布氏杆菌病,会传染的,还以为再也不能工作挣钱了。现在我有了低保,村里还给我安排了护林的工作,每年能有9000元收入,生活又有希望了!”已脱贫的68岁的智新村村民张志平说。

  现如今,两村里水泥路替代了土路,石砌围墙替代了朽木栅栏;草坯房翻新变成朝鲜族传统瓦房,屋内设施一应俱全;新建的休闲广场上有了LED大屏幕,也有了大喇叭;涵洞、排水沟让村路不再泥泞,还有了绿化带……茶余饭后,新建的休闲广场成为了村民们的新去处,他们手中拿着扇子,扭着秧歌儿,跳着广场舞,尽情展示着新农村的新气象。

  春耕夏耘方得秋实。三年来,省交通运输厅包保帮扶工作成效考核一直位居全省优秀等次,明东村也被评为“朝鲜族传统村落”和“吉林美丽休闲乡村”。在吉林交通人的倾力扶助下,明东、智新两村拔除穷根奔小康,幸福生活之路,越走越美!

责任编辑: 丁晓云